还记得那个给父亲上坟,却被亲大伯炸死的三姐妹吗?4 月 28 日,河北邯郸一起震惊全国的家族命案迎来二审。
去年一审时,凶手王某东被判死刑,他不服上诉,二审再次把这桩血案推到公众眼前。
二十年积怨,从 50 平米宅基地开始。要说这仇怨,还得从 2003 年说起。
王家老爷子分祖屋时,老大王某东觉得老爹偏心老三,自己家宅基地比弟弟家少了 50 平米。
搁农村,宅基地就是命根子,这梁子一打就是二十年。
从那以后,两家为了田埂地界、灌溉用水,三天两头干架。村委会的调解记录摞起来有半尺厚,光 2020 年到 2023 年就跑了 7 趟,每次都是前脚劝和后脚又打起来。
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王某东报复计划做得跟写剧本似的。
他造的炸弹足足有两层,外层是 5 公斤火药掺硝酸铵,里面还藏着 200 颗钢珠,威力相当于 3 公斤 TNT 炸药。
从 2024 年清明开始,整整 8 个月,他天天装成扫墓的,拿着监控设备蹲点,就为了摸清三姐妹上坟的规律。
最后挑在腊月廿三 —— 农村祭灶的日子动手,算准了她们肯定会来。
法庭上,检方甩出的证据一箩筐:王某东网购硝酸铵的记录、开车去坟地 16 次的行车轨迹,手机备忘录里还写着 “要让三房断后” 这种狠话。
辩护律师辩说 “临时起意”,法官直接怼回去:“半年多的准备,这叫临时?” 更戏剧性的是,案发后王某东想销毁证据,结果特警来得太快,他车上还藏着 2.3 公斤火药,这下彻底没了狡辩的余地。
这事爆出来后,网络都炸了锅。
民俗专家直摇头:“女儿上坟本是尽孝心,咋就成了催命符?” 安全生产专家捏着冷汗:“烟花原料随便买,这不是给凶手递刀子吗?”
搞基层治理的算了笔账,吓一跳 —— 最近五年,某地农村因为土地纠纷闹出的人命案子,竟然涨了 23%!
从法律角度看,这案子把 “少杀慎杀” 体现得明明白白。
虽然王某东手段残忍、证据确凿,但法院还是做了三次精神鉴定,前前后后查了 28 天。
这可不是瞎耽误工夫,万一有啥疑点,人命关天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以后遇到类似案子,这就是现成的教科书。
再看基层治理,简直漏洞百出。
那块 0.3 亩的争议地,测了三次都没扯清楚;宗族势力还来掺和,王某东仗着族老撑腰,觉得地就该归自己;最要命的是,这人心里憋了两年的火,愣是没人发现。
有专家支招:以后调解纠纷,得把律师、心理医生、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叫上,三管齐下才能解决问题。
说到安全管理,更是让人捏把汗。
王某东能搞到 50 公斤烟花原料,可见管理有多松。华北农村的烟花作坊,每年原料失窃率高达 4.7%!
有建议说,以后买硝酸钾这种东西,得刷脸登记,还要拍视频留底。
现在不是流行电子扫墓嘛,说不定以后弄个线上献花的功能,既能尽孝心,又能躲开危险。
老观念和新法律,到底该听谁的?最扎心的还是背后的观念冲突。
王某东为啥非要赶尽杀绝?他心里认定 “断后” 是对仇人最狠的报复,说白了就是瞧不起女性,觉得女儿不算自家人。
可三姐妹坚持上坟,既是孝顺,也是在争口气 —— 凭啥女儿就低人一等?
看来光靠法律还不够,还得给大伙讲讲新继承法,甚至可以搞个 “继承权确认仪式”,让农村人从根儿上扭转观念。
这桩血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农村转型期的各种问题。
法院的判决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堵住管理漏洞、解开人心疙瘩。
毕竟,谁也不想再看到亲人反目成仇的悲剧。
咱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多关心身边人,遇到矛盾别憋着,早点化解才能家和万事兴。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