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高层传出“逼宫”迹象,“有害”的冯德莱恩最好尽早辞职,给包括中欧关系在内的事情一个交代?
近日有欧洲媒体爆料,越来越多的欧盟高级官员正认为冯德莱恩“有害”,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辞职。
在他们看来,虽然冯德莱恩的离去或许没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这些欧盟高级官员之所以会产生以上想法,与冯德莱恩近年来掌舵欧洲的情况,以及欧洲现在所处的困境有直接关系。
先说我们比较关心的中欧关系。
在冯德莱恩当政期间,欧盟在中欧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行动,包括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启关税调查等。而在拜登政府提出“去风险”、试图搞另一种形式对华脱钩的时候,冯德莱恩也是迅速跟上。
除此之外,冯德莱恩还曾就台海局势大放厥词,扬言要阻止和遏制中国单方面用武力改变现状。
【欧盟内部有人认为冯德莱恩“有害”,要求她辞职】
以上这些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本发展势头不错的中欧关系出现了波动。也让冯德莱恩与“对华鹰派”“亲美”两大标签的联系越发紧密。
然而,冯德莱恩的“亲美”,最终“亲”出问题了。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冯德莱恩“亲”的不是整个美国,而是与她有着相似价值观的一批美国政客,拜登政府就是这么一群人。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过去4年时间里,冯德莱恩对美国堪称有求必应,时不时更是在涉华问题上冲锋在前。
【冯德莱恩和拜登政府的关系走得很近】
或许在她看来,只要欧美之间的同盟就这么维持下去,欧盟就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为此,冯德莱恩不惜进一步放弃在欧美关系中的主动权。
只不过,特朗普回来了。
可以看到,特朗普可不管你是不是美国的盟友,反正都要向美国交钱。这套美国优先的逻辑完全颠覆了冯德莱恩的布局,也使得欧盟因丢掉主动权付出的代价变得更加沉重。
更麻烦的是,由于冯德莱恩等欧盟高层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明里暗里地支持民主党人,这种做法极大得罪了特朗普。
考虑到特朗普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不太可能大度到对冯德莱恩等人之前的做法一笑而过。
【特朗普的上台让冯德莱恩面临新挑战】
与此同时,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也高度紧张。一个许多欧洲人无法否认却又刻意避而不谈的事实是,想要构建持久、有效的欧洲安全框架,俄罗斯的角色必不可少。
如果欧盟依旧保持敌意与俄罗斯打交道,自身的安全形势恐怕是难以得到好转的。而在欧盟内部,冯德莱恩是坚定的援乌派。
中美俄是全球位居前列的三个大国。在冯德莱恩的领导下,欧盟与三国的关系全都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冯德莱恩没有真正照顾到欧洲的核心利益,没能坚持欧盟的战略自主。
如果有,她或许就会更加慎重地处理中欧关系、更加重视乌克兰局势的风险、对美国多留几个心眼,欧盟或许也不会陷入如今的困境。
【冯德莱恩此前与普京举行会谈】
但是现实没有如果。
除了外部环境面临挑战,内部日益扩大的裂痕对欧盟的破坏力也不小,比如一些欧洲国家持续打压坚持己见的匈牙利,以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不打算与欧盟“共进退”,而是选择更靠近特朗普。
对此,欧洲人用上了一句谚语:“一条鱼将死之际,腐败和发臭都是从头部开始”。换成中文里意思相近的说法,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很显然,身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确实称得上是欧盟的“上梁”。而回顾她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她的确是欧盟如今陷入困境的责任人之一。
【欧盟内部对冯德莱恩传出不满情绪】
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内部对冯德莱恩产生更多不满的情绪、甚至是呼吁她辞职,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冯德莱恩的辞职可以就这么让欧盟走出困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盟的很多问题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把责任一股脑地全推给冯德莱恩也不客观。
不过,在部分欧盟高层眼里,冯德莱恩的辞职,至少可以带来改变。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改变究竟会把欧盟引向何方,但考虑到欧盟的现状,尝试改变总比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要好。
当然,冯德莱恩本人其实也在试图调整。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对中国的表态明显缓和了不少,中欧之间的一些谈判也正在重启。迹象是好的,但能否取得好结果还要再观望。
整体看下来,在欧洲陷入困境的当下,欧盟高层内部也产生了“求变”的想法。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功?冯德莱恩的未来又如何?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只有欧洲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