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要求,印度终于答应了,可为何说印方做的很不妥呢?中方又在这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印巴这轮紧张局势,起因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场恐袭,尽管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谁才是幕后元凶,可印方借机发难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行动。印度总理莫迪不光立刻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增兵克什米尔地区,并且还截断了印度河,切断了下游国巴基斯坦的水资源。目前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超50万军队部署,冲突似乎一触即发。
印度的军事行动对巴基斯坦方面造成的压力,其实算不上大。因为现在巴基斯坦军队的实力并不弱于印度,印度有法制“阵风”战机,巴基斯坦也从咱们手上买了歼-10CE。印度有航母,巴基斯坦也有054A改型导弹护卫舰,并且巴基斯坦的短程导弹飞行速度很快,印度的反导系统可能无法拦截,在这种情况下,航母也不过是一个大点的“靶子”而已。印度截断印度河水流的动作,其实才是巴基斯坦最担心的事。因为巴基斯坦全国有近8成农田依赖印度河灌溉,如果印度河干涸,那巴基斯坦就会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届时巴方将不得不拿出宝贵的外汇资源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另外,一条水量充沛的印度河还能给巴基斯坦带来电力,有数据显示,巴基斯坦全国近6成的电力,都源于建在印度河之上的水电工程。所以说印度现在断水,那就是在对巴基斯坦玩钝刀子割肉,在一点一点消磨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
可以看到,巴方根本无法容忍印度这种危害本国国家安全的举动,巴方就表示,一旦水资源遭到侵害,将以军事行动全力反击。潜台词就是通告印方,不准关闭大坝。另外,巴铁外长还给我外长王毅打了通电话,在电话中,巴方清楚地阐明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立场,那就是反对事态升级,取而代之的是巴方将致力于管控形势,并且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将会和中方及时沟通。巴方为什么要对中国说这些?
原因很简单,一来,克什米尔地区和中国接壤,万一克什米尔有事,有必要让相关国家中国了解情况,避免误判事件的发生、避免局势复杂化。二来,美国和以色列已经对印度表示支持,而巴基斯坦这边,仅仅依靠中东一众“石油大国”国家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争取更多的支持。目前中美正在进行关税层面的交锋,美国看似风头正盛,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国是必胜的。说白了就是,中国已经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那巴基斯坦必然会将求助的目光看向中国,哪怕只是获得中国的口头声援也是至关重要的。三来,如果克什米尔地区有事,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恐怕会因此受到影响。
那么中方是如何回应的呢?王毅外长已经阐明了中方态度:第一,点出中巴互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所以中方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第二,中方还递出18个字,“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中方这就是在劝和。
中方的调和态度似乎起到了效果,印度也知道自己的断水行为,是对巴基斯坦人民的集体惩罚,是会背上很大的国际舆论压力的。而这显然不利于印度追求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印度稍微做了一些改变,但从中依旧可以看出印方对巴方的敌视。按照巴方官员的说法,印度方面突然在克什米尔地区开闸泄洪,导致巴基斯坦多地水位大幅上涨,平民恐怕要面临被淹的洪涝风险。或许在印度看来,既然是巴方要求的开闸放水,那印度现在也只是照做而已。但实际上,这反而会加剧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毕竟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希望自己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被人单方面的“不断戏弄”,说断就断、说开就开。可以预见的是,印方此举是必然会遭到舆论谴责的,因为跨国河流是沿途国家共同的资源,上游国仗着地理优势针对下游国的这个先河就不能开,否则全世界都会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