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嘉靖年间,江南富商王守财带着满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泉州港出发,前往南洋贸易。他这已是第三次出海,前两次都获利颇丰,这次更是倾尽家财,购得最上等的货物,指望能大赚一笔,从此金盆洗手,回乡做个富贵闲人。

船行至第七日,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王守财站在甲板上,眼看着海浪如小山般一波接一波打来,心中暗叫不好。他虽不是第一次遇到风暴,却从未见过如此骇人的景象。

"收帆!快收帆!"船长嘶哑的吼声被狂风撕得粉碎。

王守财紧紧抓住船舷,感觉整艘船像片树叶般被抛上抛下。一个巨浪打来,他眼前一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王守财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陌生的沙滩上。阳光刺得他眼睛生疼,浑身骨头像是散了架。他挣扎着坐起来,环顾四周,只见碧海蓝天,沙滩上散落着一些船板碎片,却不见其他船员的身影。

"有人吗?"王守财嘶哑地喊道,回答他的只有海浪拍岸的声音。

他踉跄着站起来,决定往内陆走走,寻找人烟。穿过一片椰林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条石板路蜿蜒通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

王守财心中一喜,加快脚步向前走去。走近村落时,他注意到这里的建筑风格颇为奇特,房屋都是圆形的,屋顶上雕刻着各种人脸图案。更奇怪的是,村里的人走路时总是侧着身子,仿佛在刻意展示自己的侧面。

"这位客官,从何处来?"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王守财转身一看,是个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男子面容和善,正微笑地看着他。但当王守财刚要回答时,那人突然转动头部,露出一张愤怒的面孔。

"外乡人!你为何擅闯我三面国?"那张脸横眉怒目,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

王守财吓得后退两步,差点跌坐在地。他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有看错——那人的头转动了约莫一百二十度,原本和善的面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怒容。

"我...我是遭遇海难的商人,无意冒犯..."王守财结结巴巴地回答。

那人又转动头部,第三张面孔出现了——一张悲伤的脸,眼中含泪。"可怜的人啊,你一定受了不少苦。来吧,我带你去见国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王守财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人自如地切换着三张面孔,一时说不出话来。他这才注意到,村里其他人也是如此,每人都有三张面孔,可以随意转换。有的正在用一张笑脸与邻居寒暄,转眼又用严肃的面孔训斥孩子;有的用悲伤的面孔倾听故事,随即又用欢喜的面孔大笑起来。

"这...这是什么地方?"王守财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

"此地乃三面国,国人皆有三面,可随心意转换。"那人用和善的面孔解释道,"我名叫阿和,是村里的长老。请随我来吧。"

王守财跟着阿和穿过村庄,发现这里的居民生活井然有序,但处处透着诡异。集市上,商贩用笑脸招揽顾客,一旦谈价就用严肃的面孔讨价还价,成交后又换上欢喜的面孔;学堂里,老师用严厉的面孔训斥学生,转头又用和蔼的面孔讲解课文;甚至连玩耍的孩童也能熟练地切换三张面孔,嬉笑怒骂,变化自如。

"阿和先生,你们为何会有三张面孔?"王守财忍不住问道。

阿和用悲伤的面孔叹了口气:"这是先祖赐予我们的天赋。人生在世,岂能只有一面?喜怒哀乐,皆应适时展现。我们三面国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真实情感,不必像你们外乡人一样,把情绪都压抑在一张脸上。"

王守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想起自己在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明明心中不悦,面上却要强颜欢笑;明明怒火中烧,却要装作若无其事。若真能像三面国人这样自由表达,倒也是一种解脱。

穿过村庄,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出现在眼前。宫殿大门两侧站着卫兵,他们用严肃的面孔审视着王守财。

"海外来客,求见国王。"阿和上前说道。

卫兵的头颅转动,露出笑脸:"原来是阿和长老带来的客人,请进。"

宫殿内部装饰华丽,处处可见三面人的雕像和画像。王守财被带到正殿,只见高高的王座上坐着一位头戴金冠的老者。与其他三面人不同,国王的三张面孔同时显露在外——正面是一张威严的面孔,左侧是和善的面孔,右侧则是悲伤的面孔。

"陛下,这位是从中原来的商人,遭遇海难漂流至此。"阿和恭敬地说道。

国王的三张面孔同时转向王守财。威严的面孔开口道:"外乡人,报上名来。"

"小人王守财,拜见国王陛下。"王守财连忙跪下。

和善的面孔微笑道:"远道而来的客人,请起。在我国期间,你可安心休养。"

悲伤的面孔叹了口气:"可怜的人啊,你一定想念家乡了。"

王守财被这奇特的对话方式弄得不知所措,只能连连称是。

"阿和,你先带客人去驿馆休息。三日后是面礼大典,让他也来参加吧。"国王的三张面孔同时说道。

离开宫殿后,王守财长舒一口气。阿和笑道:"不必紧张,国王虽然有三张面孔,但心地善良。面礼大典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你能赶上真是幸运。"

"什么是面礼大典?"王守财好奇地问。

"到时你就知道了。"阿和神秘地笑了笑,用悲伤的面孔补充道,"不过在此之前,你需要先学会如何做一个三面人。"

接下来的三天里,阿和教王守财如何模仿三面国人。由于王守财只有一张脸,阿和给他准备了三张精致的面具——喜、怒、哀,用细绳系在头部两侧和后方,通过转动头部来切换。

"记住,在我们国家,与人交谈时必须频繁切换面孔,否则会被视为无礼。"阿和严肃地教导道,"笑时要转到喜面,怒时要转到怒面,悲伤时要转到哀面。这是基本礼仪。"

王守财练习得头晕目眩,但为了不冒犯当地人,还是努力适应这奇特的风俗。到了第三天,他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切换三张面具了。

面礼大典当日,整个三面国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王守财戴着三张面具,跟随阿和来到城中心的广场。广场上搭建了一个高台,国王和贵族们已经就座。台下人头攒动,所有国民都穿着节日盛装,三张面孔不断转动,场面既壮观又诡异。

"面礼大典开始!"随着司仪的高喊,全场肃静。

国王的三张面孔同时显露,威严的面孔宣布:"今日是我三面国一年一度的面礼大典,感谢先祖赐予我们三面之福!"

和善的面孔微笑道:"愿我国子民永享三面之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悲伤的面孔流泪道:"也让我们不忘先祖创业之艰!"

接着,一队身着彩衣的舞者登上高台,开始表演"三面舞"。他们的头部灵活转动,三张面孔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换,时而欢笑,时而愤怒,时而哭泣,看得王守财眼花缭乱。

舞蹈结束后,司仪宣布进入大典最重要的环节——"面礼"。只见国民们排成长队,依次走上高台。第一个上台的是个年轻女子,她向国王行礼后,突然伸手摘下了自己的"喜"面,递给国王。

国王也摘下自己的"哀"面,交给女子。两人互相鞠躬,女子将国王的"哀"面戴在自己脸上,国王则将女子的"喜"面戴上。神奇的是,这些面孔一戴上去,就仿佛长在了脸上,与真人面孔无异。

"这是在交换面孔?"王守财震惊地问阿和。

阿和笑着解释:"面礼是我国最神圣的仪式。通过交换面孔,我们能够体验他人的情感,增进理解与包容。今天过后,国王将带着那女子的喜面生活一年,而女子则会体验国王的哀面。"

王守财看着台上不断进行的换面仪式,心中既惊奇又困惑。他注意到,每当有人摘下自己的面孔时,露出的并非血肉,而是另一张完整的脸。也就是说,三面国人并非真的有三张脸,而是有两张可以摘下的"面具"和一张真实的脸。

"阿和先生,你们...其实只有一张真脸对吗?"王守财小心翼翼地问道。

阿和的三张面孔突然同时转向他,表情变得异常严肃:"王先生,有些事情,知道得太多对你没有好处。"

王守财感到一阵寒意,连忙道歉:"对不起,是我多嘴了。"

大典结束后,王守财回到驿馆,辗转难眠。他总觉得三面国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第二天一早,他决定在城中四处走走,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奇异国度的真相。

城西有座古老的庙宇,门楣上写着"千面堂"三个大字。王守财好奇地走近,却被守卫拦住了。

"外人不得入内!"守卫用怒面呵斥道。

王守财连忙转动头部,露出哀面:"我只是想瞻仰一下贵国的圣迹。"

守卫的喜面转过来:"除非你有国王的手谕,否则不能进去。"

王守财失望地离开,却在墙角发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似乎可以绕到庙宇后方。他犹豫片刻,好奇心最终战胜了理智,悄悄沿着小路走去。

千面堂后方有个不起眼的小窗,王守财踮起脚尖往里窥视。昏暗的殿堂内,无数面孔被供奉在架子上,有木雕的,有泥塑的,甚至还有看起来像真人皮肤的。殿堂中央是一尊巨大的三面神像,神像脚下堆满了各种面具。

"这些都是...历代三面国人留下的面孔?"王守财自言自语道。

突然,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王守财吓得差点叫出声,转头一看,是个从未见过的老者,只有一张面孔,而且布满皱纹,看起来苍老不堪。

"外乡人,你不该来这里。"老者沙哑地说。

"您...您为什么只有一张脸?"王守财惊讶地问。

老者叹了口气:"跟我来,但别出声。"

王守财跟随老者来到一间隐蔽的小屋。屋内简朴但整洁,墙上挂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地图。

"坐吧。"老者给王守财倒了杯茶,"我叫阿真,是最后的一个单面人。"

"单面人?"

"是的。很久以前,三面国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只有一张真实的面孔。"阿真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哀伤,"直到有一天,国王得到了一种秘术,能够制作活面具。戴上这种面具,就能拥有第二张、第三张脸。"

王守财听得入神:"这不是很好吗?可以自由表达情感。"

阿真苦笑:"起初确实如此。但后来人们发现,戴面具时间久了,会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面具上的表情会逐渐侵蚀真实的面孔,最终让人彻底迷失自我。"

"那为什么不摘下面具?"

"摘不下来了。"阿真的声音颤抖,"面具与血肉长在了一起。只有每年面礼大典时,通过特殊仪式才能暂时交换。但即使如此,面具终究会回到主人脸上。"

王守财倒吸一口凉气:"所以三面国人其实都只有一张真脸,其他两张是面具?"

阿真点点头:"而且最可怕的是,面具会慢慢吞噬真实的情感。你看他们频繁变换面孔,其实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实感受,什么只是面具带来的假象。欢笑未必开心,愤怒未必生气,悲伤未必难过..."

王守财想起阿和教导他切换面具时的情景,突然明白了那种不自然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那你为什么..."

"我拒绝戴上面具,被国人视为异类,只能躲在这里。"阿真抚摸着墙上的地图,"这是我年轻时绘制的出海路线。如果你能找到船,或许能逃离这里。"

王守财心中一动:"您是说..."

"三面国不欢迎知道真相的外人。"阿真严肃地看着他,"特别是今年的面礼大典后,国王决定要给你也戴上永久的面具,让你成为真正的三面人。"

王守财如坠冰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阿和对他询问真脸一事反应如此激烈。

"我必须离开这里。"王守财站起身,"阿真先生,请您帮帮我。"

阿真从床下拿出一个小包袱:"这里有干粮和水,还有那张地图。今晚子时,海边会有渔船出海捕鱼,你可以趁机逃走。但记住,千万别让任何人发现你知道真相,否则..."

话未说完,外面突然传来嘈杂声。阿真脸色大变:"快躲起来!"

但为时已晚,门被猛地踢开,几个卫兵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阿和。此刻他的三张面孔都带着狰狞的表情。

"果然在这里!"阿和的怒面吼道,"单面人和外乡人勾结,企图破坏我国传统!"

王守财连忙转动头部,露出喜面:"阿和先生,您误会了,我只是..."

"不必装了!"阿和的哀面流泪道,"我们早就怀疑你在探查我国的秘密。现在证据确凿,按律当处以'面刑'!"

"面刑?"王守财惊恐地问。

阿和的喜面诡异地笑道:"就是把你的真脸也变成面具,永远成为三面人!"

卫兵一拥而上,将王守财和阿真捆绑起来。在被押往大牢的路上,王守财看到街上的三面国人都用冷漠的表情看着他们。那些不断变换的面孔背后,似乎已经没有了真实的灵魂。

王守财想起阿真的话,突然明白了三面国最大的秘密——这个看似神奇的国度,实际上是一个失去真实自我的囚笼。人们以为拥有三张面孔是自由,实则是永远的束缚。

"我必须逃出去。"王守财在心中暗暗发誓,"哪怕只剩一张脸,也要做真实的自己。"

阴暗潮湿的地牢中,王守财与阿真被铁链锁在石壁上。透过高处的小窗,一缕月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惨白的光斑。

"阿真先生,我们真的会被施以'面刑'吗?"王守财低声问道,声音在寂静的地牢中显得格外清晰。

阿真那张布满皱纹的独脸上浮现出苦笑:"年轻人,你知道'面刑'是什么吗?"

王守财摇摇头,铁链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他们会用一种特殊的药水浸泡你的脸,让它变成活面具,然后从你的头骨上剥离下来。"阿真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之后,他们会给你戴上两张别人的面具,从此你就成了真正的三面人,永远忘记自己曾经是谁。"

王守财感到一阵恶寒从脊背窜上来,胃部痉挛起来。他想起集市上那些自如切换面孔的三面国人,想起他们空洞的眼神——原来那些都不是真实的人,只是一具具被面具操控的躯壳。

"我们必须逃出去。"王守财咬着牙说,"就在今晚。"

阿真叹了口气:"地牢守卫森严,钥匙由卫队长随身携带,我们..."

话未说完,地牢外突然传来打斗声和几声闷响,接着是重物倒地的声音。王守财和阿真警觉地望向铁门。门锁转动,一个瘦小的身影溜了进来——是个只有十来岁的男孩,脸上戴着一张过于宽大的怒面,显得极不协调。

"阿木!"阿真惊呼,"你怎么来了?"

男孩转动头部,露出哀面:"爷爷,我来救您。"他又转向王守财,"妈妈说,不能让外乡人变成三面人,那样太残忍了。"

王守财这才明白,原来阿真还有家人,而且他们似乎都是隐藏的单面人。男孩阿木从卫队长身上偷来了钥匙,迅速解开了两人的镣铐。

"跟我来,我知道一条秘密通道。"阿木低声说,转动头部露出喜面,却掩不住眼中的紧张。

三人悄悄溜出地牢,沿着阴暗的甬道前行。王守财注意到阿木虽然戴着面具,但切换得并不熟练,常常需要用手辅助转动。看来这孩子还没有完全被三面国的风俗同化。

"你父母呢?"王守财小声问道。

阿木的哀面转过来:"父亲被强制戴上了永久面具,成了真正的三面人。母亲和我假装顺从,但偷偷保留了真面。"他顿了顿,"城里还有几个像我们这样的单面人,都藏在暗处。"

穿过曲折的地下通道,三人来到了一个隐蔽的小屋。屋内一个面容憔悴的妇女正在焦急等待,看到阿真平安归来,眼中立刻涌出泪水。

"父亲!"她扑上来抱住阿真,然后警惕地看向王守财。

"这是中原来的王先生,他也知道了三面国的秘密。"阿真解释道,"我们必须帮他逃出去。"

妇女——阿木的母亲——犹豫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天亮前有一班渔船出海,但码头有卫兵把守。"

"我可以伪装成三面人。"王守财说,"阿和给我的那三张面具还在驿馆,如果能取回来..."

"太危险了!"阿真摇头,"驿馆肯定有人监视。"

阿木突然说:"我可以去。小孩子不容易引起怀疑。"

在众人的反对声中,阿木已经溜出了小屋。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王守财坐立不安,脑海中不断浮现被施以"面刑"的恐怖画面。阿真则从墙缝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纸,正是那张古老的海图。

"这是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宝物,"阿真轻抚海图,"上面标注了离开三面国的安全航线。百年前,三面国还不是现在这样,那时我们与外界正常往来,直到..."

"直到什么?"王守财追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阿真的独脸上浮现出恐惧:"直到'千面巫'到来。她教会了国王制作活面具的秘术,逐渐将整个国家变成了她的傀儡。"

正当王守财想了解更多时,阿木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拿着王守财的三张面具。

"驿馆果然有卫兵,"阿木转动头部露出喜面,却掩不住眼中的惊恐,"我差点被发现。"

王守财接过面具,心中五味杂陈。这些本是为了融入三面国的伪装,现在却成了他逃生的唯一希望。他按照阿和教导的方法戴上三张面具,试着转动头部切换。

"不够自然,"阿木的母亲批评道,"真正的三面人切换面孔时像呼吸一样自然,不会像你这样僵硬。"

她帮王守财调整了面具的系带,教他几个小技巧:"谈话时不要直视对方眼睛,这样面具的不自然就不容易被发现;切换面孔时可以配合手势转移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要假装每个表情都是发自内心的。"

王守财练习了几次,总算比之前熟练了些。天边已现出鱼肚白,他们必须抓紧时间行动。

"我和阿木送你到码头附近,"阿真说,"之后就看你的造化了。"

四人分头行动,阿真和阿木带着王守财穿过清晨薄雾笼罩的小巷,向码头靠近。路上偶尔遇到早起的行人,王守财就按照练习的那样转动头部切换面具,居然没引起怀疑。

码头就在眼前,几艘渔船停泊在岸边,渔民们正在做出海前的准备。王守财心中一喜,正要上前,突然被一队巡逻的卫兵拦住了去路。

"这么早要去哪儿?"为首的卫兵用怒面质问道。

王守财连忙转动头部,露出喜面:"出海捕鱼,为国王的寿宴准备新鲜海产。"

卫兵狐疑地打量着他:"你是哪个渔队的?怎么没见过你?"

王守财心中一紧,暗叫不好。就在他不知所措时,阿木突然从巷子里冲出来,用哀面哭喊道:"卫兵大人!不好了!千面堂着火了!"

卫兵们大惊失色,顾不得盘问王守财,连忙朝千面堂方向奔去。阿木朝王守财使了个眼色,迅速消失在巷子中。

王守财抓住机会,快步走向一艘即将出海的渔船。船老大是个满脸沧桑的中年人,正在检查渔网。

"能带我出海吗?"王守财低声问,同时展示出阿真给他的几枚银币——那是他全身上下唯一值钱的东西了。

船老大用哀面看了看银币,又用怒面扫视四周,最后用喜面对王守财点点头:"快上船,藏在鱼舱里。"

王守财刚钻进腥臭的鱼舱,就听到码头上一阵骚动。透过木板缝隙,他看到大批卫兵涌向码头,阿和站在最前面,三张面孔都带着狰狞的表情。

"封锁所有船只!一个外乡人逃跑了!"阿和的怒面咆哮道。

船老大镇定地用哀面回应:"大人,我这就要出海了,再耽搁鱼群就散了。"

阿和跳上船,三张面孔不断转动,仔细检查每个角落。王守财屏住呼吸,感到冷汗顺着背脊流下。就在阿和即将检查鱼舱时,码头另一端突然传来喊声:"找到单面人了!"

阿和立刻跳下船,带人朝喊声方向奔去。船老大趁机解开缆绳,渔船缓缓驶离码头。

王守财从鱼舱中探出头,看着三面国在晨雾中渐渐远去,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阿真一家,想起了那些被面具控制的三面国人,想起了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千面巫"。

"你要去哪里?"船老大问道,此时他已经摘下了两张面具,只保留一张真实的面孔——一张饱经风霜但温和的脸。

王守财惊讶地看着他:"你也是..."

"单面人。"船老大笑了笑,"这船上的人都是。我们假装顺从,实际上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他递给王守财阿真那张海图,"按照这个航线,三天后你能到达一个友善的港口。"

王守财紧紧握住海图,突然想起一事:"船老大,你知道'千面巫'是谁吗?"

船老大的表情立刻变得凝重:"没人见过她的真面目,据说她住在王宫最深处的地下密室,通过面具控制着国王和整个三面国。"他压低声音,"传说她收集人脸已经有几百年了..."

渔船在蔚蓝的海面上平稳航行,三面国渐渐变成地平线上的一个小点。王守财站在船尾,望着那个奇异的国度消失在海天交界处。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那张真实、唯一的脸,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庆幸。

三个月后,王守财辗转回到了泉州港。当脚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他跪下来亲吻土地,泪流满面。他的商船早已沉没,货物尽失,但他带回了一个价值连城的秘密——关于那个拥有三张面孔的奇异国度,以及面具背后隐藏的恐怖真相。

此后数年,王守财尝试过几次组织船队返回三面国,想解救阿真一家和其他单面人,但每次都因风暴或迷航而失败。仿佛有一种神秘力量在保护着那个诡异的国度,不让外人再次发现它的所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晚年的王守财将这段经历记录成册,取名《三面国奇谈》。书中最后写道:

"人之为人,贵在真实。面具戴久了,便成了脸;谎言说多了,便成了真。三面国之可怕,不在于民有三面,而在于民忘其本面。愿世人皆能以真面示人,以真心待人,方不负此生。"

据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渔民看到一艘挂着三面旗帜的诡异船只出现在泉州外海,但天亮后便消失无踪。而王守财也在那晚离奇失踪,只留下一本手稿和桌上三张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奇异面具。

从此,关于三面国的传说在沿海一带流传开来,成为大人们吓唬孩子的故事:"不听话,就把你送到三面国去!"而每当有人问起三面国是否真实存在,老人们就会神秘地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但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守住自己的真面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