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天南海北的中国菜市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首创龙湖丽泽天街举办。这一活动以“在市井烟火中读懂中国”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图书分享等,带领大小读者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天南海北的中国菜市场》新书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每到赶集日,云南小镇上的集市便“活”了起来。琳琅满目的商品、高声吆喝的商贩、穿着民族服饰的男女……一派热闹。十村八寨的农户也会带着自家的蔬菜、鸡蛋来卖,赚来的钱再拿去别的摊儿上买些生活用品。专门来赶集的人也很多,大家背着背篓,买了东西就直接放到里面。背篓里有时也会装着懵懂的孩子,他们好奇地四处打量,乘着背篓逛集市是很多人的赶集初体验。

在福州,新鲜的蔬菜瓜果、现切的猪羊牛肉、活蹦乱跳的海鲜、热气腾腾的糕饼……琳琅满目的货品维系着人们的三餐四季。一大清早,福州的依伯依婆们便纷纷涌入菜市场,他们总能找到最新鲜的蔬菜、最划算的摊位,还有常去光顾的宝藏摊位。同样,来东北,怎么能不赶一趟热闹的大集呢?这里应有尽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真正的一站式购物,货品的摆放也许不够精美,但胜在物美价廉。

陕西西安是千年前大唐的都城所在地,东市和西市便是长安城中的买卖场所。东市靠近权贵府邸,售卖的多是“高端奢侈品”,可谓“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则更加亲民,是百姓、商旅的购物中心,这里还有不少胡商,经营着香料、珠宝、美食……依河傍海的天津卫自古便是枢纽之地,汇聚了八方商贾,云集了九州物产,集市和菜市素来发达,这般的繁荣一直延续至今。


《天南海北的中国菜市场》内页(局部)。

菜市场是生活的缩影,作为编创者的策划编辑王晓丹表示,自己有一个邻居群,都是认识二十年以上后来成为朋友的人,叫“正在绽放”,大家在群里讨论养花、养宠物以及自己和家人的日后养老,也晒早上的霞光万丈以及晚上粉红色的晚霞,最多的可能是颐和园的四季。而大家外出旅游,都去逛当地的菜市场,以及品尝深藏在小巷里的当地人认可的小吃街的美食。出差的青岛人下飞机后第一时间不回家而是去啤酒铺拎两瓶啤酒、在外地的桂林人一定是去吃二两四两的拌米粉、衣着光鲜的四川人会开着豪车停在苍蝇馆子前,进去要一碗肥肠面……而这恰恰是成年人在一个城市的打开方式,也最终因此确定了逛菜市场这一接地气且大家都很了解的选题。

活动现场,该书的责任编辑赵星分享了《天南海北的中国菜市场》的创作历程。赵星表示,创作团队曾为还原西安老菜场的真实街景,彻夜查找资料,最终发现“两条街”的布局玄机;插画师孙雪松在东北菜市场被摊主热情递肉肠的暖心经历,直言“菜市场是人间温情的汇聚处”。作为一套专为儿童设计的绘本,《天南海北的中国菜市场》精选中国五大典型区域(东北、陕西、天津、福建、云南)的诸多特色菜市场,再现市井生活的鲜活场景,不仅呈现了东北囤冬菜、福建簪花围等独特习俗,还融入了天津包子、陕西羊肉泡馍等地方美食背后的文化掌故。


《天南海北的中国菜市场》,央美文化 著,朝华出版社2025年5月版。

对于全书共提及的位于5个地区的17个菜市场,孙雪松曾表示,各地的菜市场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饮食文化的不同,展现出鲜明的特色。北方的菜市场粗犷富饶、南方的菜市场精致多样,西南地区的菜市场充满多彩与野性,西北的菜市场展现着质朴与豪放,中部的菜市场则集众家所长。于是,在创作时有意识地选取了有一定地域差异的、不同地区的省份。孙雪松说,菜市场不仅是食材的交易场所,更是地方文化的缩影,因此在描述不同地区的菜市场时,创作团队主要是通过细节展现各地独特的文化差异,人们的服饰、食材的种类、市场的氛围、当地的习俗都可以用来演绎那些独特的文化现象。比如东北人会囤秋菜、腌酸菜;云南有各种各样的野生菌,甚至会有专门的野生菌交易市场。

小红书读书达人“蚯蚓爸爸”从家长视角分享了这套书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一套绘本,更是一把打开孩子好奇心的钥匙。书中的烟火气和地域特色,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真实的中国。”

记者/何安安

编辑/张进

校对/赵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