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知名的问答平台Quora上,一位韩国网友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啥中国人老是嘲笑韩国人呢?他们动不动就讲,韩国人买不起西瓜。”这一提问,瞬间就在平台上,掀起了波澜,也让中韩文化交流中,那些微妙的现象浮出了水面。
韩国网友表示,在Quora上,中国人似乎总提及韩国人吃不起西瓜,甚至夸张到说中国西瓜多到能喂猪。
一位韩国网友试图“反击”:“即便中国西瓜价格较为低廉,不过普通民众的收入偏低,这就未必能够买得起。”中国属发展中国家;而且百姓的收入,同韩国相较而言,差距极为显著。其实这种差距比较显眼,稍加对比就能觉察到。虽说两国在各异领域均有自身的发展,不过收入层面的差异,的确存在且较为突出。
中国的西瓜大多用于出口至韩国以赚取外汇,亦或是当作动物饲料来提升肉质从而换取经济收益,中国人内心清楚西瓜既美味又名贵,只是不舍得自己享用,毕竟农业是多数人的收入来源。”但这种观点很快便被事实狠狠打了脸
在中国生活工作6年的日本网友现身说法:“我在中国看到,大家吃西瓜常常是一人半个,毫无舍不得的迹象。在中国西瓜价格亲民,是夏季消暑必备,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这无疑给韩国网友的片面认知重重一击。
巴基斯坦网友也来“凑热闹”,而且略带调侃地说:“既然韩国是高收入国家,那国民咋就不能自由吃西瓜呢?听说还吃西瓜皮?要不干脆来中国,这样的话,西瓜和西瓜皮都能敞开了吃。”这番话虽说只是玩笑,却也点出了韩国水果价格高昂,民众消费受限的这一现实。
塞尔维亚网友则从文化差异角度切入:“韩国常常自吹自擂为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比较高,不过水果、肉类的价格普遍都比较贵。”
之前曾发生过韩国人因一块肉而嘲笑中国留学生的事情,要明白中国物价较低,食物从不限量供应。韩国人真的应该向留学生道歉。
如果说韩国人有中国朋友,去做客时肯定会被热情地款待,绝对不会因为多吃一块肉而遭到嫌弃。”
俄罗斯网友的回复更为犀利:“当韩国声称耶稣也是韩国人时,就能理解中国人的心情了。拿西瓜调侃只是冰山一角,不值一提。要是谈及航天、军事、智能化应用等科技领域,韩国怕是难以望其项背。中国人炫耀成就时,韩国人的回应往往只有三星,可别忘了,三星背后是美国资本。”
新加坡网友则温和地提醒:“都什么年代了,还觉得中国是农业国家?中国朋友拿西瓜调侃,不过是玩笑。建议韩国朋友去中国走走,就知道自己的言论有多荒唐。”
其实中国人调侃韩国人买不起西瓜,背后折射出多重因素。
一方面可能是因信息传播偏差。
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段子过度地渲染了韩国水果的价格高,进而强化了中国人对于韩国水果贵以及民众消费难的这种印象。
另一方面,部分调侃源于文化差异碰撞。
中韩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在交流中,难免会因误解而产生一些调侃。
当然不可否认,中韩在历史文化层面曾有摩擦,如韩国对中国文化的不当申遗行为,像将起源于中国的泡菜、端午祭等进行申遗,宣称汉字、孔子等是韩国的,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抢夺”和歪曲让不少中国人心里有气,调侃西瓜或许也是情绪的一种宣泄。
不过开玩笑归开玩笑;中国跟韩国作为邻国,有着非常稳固的交流根基。近些年在经济贸易合作方面、文化交流方面以及旅游等方面,两国的互动极为紧密;而且民间的来往也越发频繁。通过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双方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彼此,稍微减少一些误解,进而增进友谊,实现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