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和西南工业重镇,钢铁产业在工业产值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柳州钢铁产业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

4月25日,柳州市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成功举办。市长张壮在致辞中表示,柳州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抢抓自治区打造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创新中心机遇,充分发挥工业优势,找准定位、选准赛道,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聚焦汽车、钢铁、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突破一批垂直领域模型,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软件,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产品,挖掘一批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品新生态。

近年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智”向新,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在智慧工厂建设、技术应用及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逆势持续向好、向优发展。

在“智慧工厂”建设上,柳钢集团广泛应用5G、工业互联网、AI视觉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炼钢、轧钢等关键环节智能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部分生产线实现 “黑灯工厂”(无人化操作),极大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


在柳钢集团冷轧厂看到,明亮整洁的冷轧C立方数字管控中心内,各项精细的生产数据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在冷轧厂的生产线上,冷轧钢卷经过酸轧、二十辊、脱脂等多道工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成本、备件消耗等精细数据,正源源不断汇聚至“AI数智钢卷成本平台”进行分析。


柳钢集团冷轧厂电气主任工程师朱旋介绍道,通过AI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每卷冷轧钢卷的生产成本能算至毫厘,并为生产过程提供优化排产的建议。“工人不再依托繁杂的手工记录,只需轻点手机,便能实时查看生产进度、生产成本、设备运行状态等,如同开了‘千里眼’,精益化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AI技术的融入,将是对传统钢铁产业的巨大变革。”柳钢集团数智化发展中心总经理陆兆刚表示,此前依托人工经验的炼钢工艺,在AI驱动下正实现颠覆性变革。

截至目前,柳钢集团实施了12套信息系统、15套智能化应用,探索打造基于数字化的精益生产运营能力,铁前工序实现各工序全自动控制,钢后工序打造了AI炼钢、智能加热及轧钢工艺模型等众多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带来的智造之光,正激发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催生出新场景新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而近年来,柳州钢铁产业转型也已涵盖绿色低碳、产品升级、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多个维度,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