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内部传出声音,希望冯德莱恩自己辞职谢罪,这样才可以给中国一个交代。

“冯德莱恩,有毒!”,瑞士媒体《世界周刊》近日在一篇报道中,如此评价这位已经在职超过5年半的欧盟委员会主席。


【随着形势的恶化,欧盟内部已经愈加意识到冯德莱恩的“毒性”】


《世界周刊》援引欧盟知情人士的话称,随着形势的恶化,欧盟内部已经愈加意识到冯德莱恩的“毒性”,无论是在外交一侧,还是在内政领域。

知情人士表示,欧盟很多人希望冯德莱恩能够辞职谢罪,他们认为,冯德莱恩的离开能够解决欧盟的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与中国的持续对抗。

所以为了给中国一个交待,把冯德莱恩请出权力中心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谁也不能否认,中欧关系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冯德莱恩本人过于亲美的底色,以及她迎合拜登政府价值观外交的政策息息相关。

就眼下的局势而言,欧盟已经深处“内忧外患”的局面中:朝西看,欧盟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爆发关税战;朝东看,俄乌冲突久拖不决,战事进入第四年;远处,还有与中国之间围绕电动车的贸易争端。

内部,以意大利、匈牙利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不断崛起,挑战长期掌控欧盟的左翼阵营。而与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还有俄乌冲突,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裂痕,使双方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

而作为欧盟的头号政治人物,冯德莱恩显然难以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局。

过去拜登执政的4年,冯德莱恩跟美国走得很近,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处处协助美国,与拜登政府亦步亦趋。


【过去拜登执政的4年,冯德莱恩跟美国走得很近】


然而随着拜登政府的下台,一向亲美的冯德莱恩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

特朗普直言“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坑害美国”,副总统万斯更是将矛头对准左翼,称“欧洲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中俄,而是其内部”。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其中对欧盟的税率为20%。在此之前,欧盟曾多次派人试图劝说特朗普不要将欧盟纳入新关税加征的范围,但结果证明并没有什么用。

面对高高举起关税大棒的特朗普,冯德莱恩开始调整对中国的态度。而首先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对华的电动车关税。

去年10月,欧盟通过裁决,决定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最高45.3%的关税。作为反制,中方宣布对自欧盟进口的多种商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欧盟通过裁决,决定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最高45.3%的关税】


而早在今年2月,冯德莱恩就在一场演讲中主动对华释放“求和”信号,她表示,中欧“可以就关税达成协议”“持续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

本月初“对等关税”出炉后,欧盟方面宣布,中欧双方同意“立即展开”电动车的最低价格承诺谈判。简言之,就是为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代高额的关税壁垒。

几乎与此同时,欧盟官方证实,中欧领导人峰会将于7月在中国举行,双方正在协调峰会的具体日期。

这里需要补充一句:上一次2023年举行的中欧峰会是在中国举行的,因此正常来说,今年的峰会应该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

不过据报中方态度坚决,告知欧盟方面:中方最高层今年无意访问欧洲。


【上一次2023年举行的中欧峰会是在中国举行的】


为此,欧盟只能同意中方的安排,冯德莱恩愿意时隔近两年再次主动登门拜访,也反映出了她有求于中国的急迫心态。

但这里必须提醒冯德莱恩一句,访华必须要着诚意前来,否则自己掂量着办。

2023年4月,冯德莱恩曾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同到访中国。中方热情接待马克龙,待遇拉满,但同行的冯德莱恩却遭遇“冷落”。

首先,冯德莱恩当时甚至都没有受到中方的邀请。中方在通报中只是提到“经中欧双方商定,冯德莱恩将访华”——说明她是硬着要来的。

其次,马克龙是乘坐专机来的,但并没有在专机上给冯德莱恩留一个位置,后者只能坐普通的民航客机抵达北京,从正常的“客运通道”走出机场——零接待,彻底的忽略。


【冯德莱恩从正常的“客运通道”走出北京机场】


冯德莱恩当时之所以被中方“冷落”,只能怪她自己。她这次访华更多是为了“监视”马克龙,而不是来谈合作的。甚至在访华前几天,她仍然在一次讲话中对中国出言不逊,在俄乌等问题上指责中方。

视角回到现在。中方期待的诚意,其实并不复杂:一是电动车最低价格的谈判,对华的相关关税必须取消;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税谈判,不能伤害到中方利益。

至于冯德莱恩将来是否辞职,对中国来说并不重要,中方也不会擅自期待。

冯德莱恩之所以能做这么久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去年7月还成功连任了,主要是因为她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势力。

尽管欧盟内部近年来保守派势力崛起,但左翼势力依旧占据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掌握高层。

就算下去了一个冯德莱恩,可能还会有“第二个冯德莱恩”——最重要的是,欧盟整体上下要在对华政策上变得务实,而不是相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