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4月28日15时,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将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马尔康专场。马尔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刚将携常务副市长潘勇等领导,围绕“抢抓‘强州府・建名城'机遇”主题,系统阐述这座高原名城的创新发展实践。


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唯一的县级市,马尔康不仅是全州政治、文化中心,更是承载着多重历史坐标的特殊存在。这座被藏语称作“兴旺发达之地”的高原之城,正以“六地六城”建设为总纲,在海拔2600米处书写新时代的“双城记”。

历史坐标:从长征驿站到文化高地

在马尔康的红色记忆里,卓克基会议会址见证着红军长征在此转战14个月的特殊历程。如今,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与双江口水电站这座在建的世界第一高坝形成时空对话——前者定格着峥嵘岁月,后者则标注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

文化基因在这里得到诗意传承。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故乡,《尘埃落定》的故事母体正焕发新生。2024年入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与莫斯都岩画的千年纹样相映成趣;西索民居的垒石技艺仍在诉说嘉绒先民的智慧,而直波古碉以“东方比萨斜塔”的姿态,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发展坐标:双轮驱动下的产业突围

在清洁能源领域,马尔康正构建“水、风、光”三位一体的能源矩阵。总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项目持续推进,预计到2030年装机规模将突破850万千瓦。与之形成战略呼应的是党坝锂矿——这个亚洲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正在打造“锂资源绿色开发示范地”,推动资源价值的就地转化。

现代农业同样亮点纷呈。天府夏繁现代种业园的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全国夏繁论坛永久会址即将落成。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莫斯都村依托古岩画资源建成秘境露营地,成为集体经济增收的样板。数据显示,当地已注册“卓克基”“雪马山”等系列商标,建成5个省级和美乡村。

民生坐标:高原上的温度与速度

在教育医疗领域,马尔康展现出“小城市大民生”的气魄。1.2亿元投入的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500万元教育基金的设立,与“先诊疗后付费”“全民免费体检”等创新服务形成组合拳。特别是在交通建设方面,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7个乡镇路面黑化,松雪路等“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新通道。

城市更新战略成效显著,14.69万平方米旧城地块的改造释放出发展新空间。通过“五化”工作思路,马尔康正从地理概念的“州府”向功能完善的“名城”蜕变。2024年入选“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标志着这座高原之城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找到平衡支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马尔康正将地理空间的“高原特性”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全国夏繁论坛的聚光灯即将点亮,这座融合红色底蕴、生态价值与民族风情的特色之城,正以“工业绿色化、农业现代化、文旅全域化”的实践,在川西北高原奏响现代化建设的交响乐章。(王建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