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母亲去世,那时候的母亲就经常因为疾病缠身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最终还是离开了。

母亲离开仅仅过去了三年,父亲也就随之离开了,事实上从母亲去世了之后,父亲的身体就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再加上母亲走了之后没人照顾他,即便是在我们三兄妹家里生活着,可总能够感觉到他并不喜欢这样去生活。

我曾问他想不想回老家,在熟悉的地方去生活,他给我的回答是:“回不回的吧,老家也没人了,凑合的过吧。”

这人啊,一旦没有了生活下去的精神头,真的就很难好好面对生活了。

最后我父亲也还是离开了,只不过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是,父亲走后,我们三兄妹的感情也濒临破裂,两年团聚了三次后我才发现:父母走后,兄妹之间连亲戚都很难做。



父亲走后的第一个月,二哥就因为生活压力的原因,提出了想要分财产的事情了,这里能够分的财产不多,存折里只有寥寥的七万块钱,老家村里的一套房子,但也是老房子,就算是卖掉也不值多少钱,这些所有的东西加起来不过也就才二十万左右。

这时候我的意思是房子就留着,先不动了,将来我们还能回去村里的老家住一住,回忆回忆过去也是很不错的,况且村里的房子卖掉了就再也买不回来了,还卖不了几个钱,不如就放着挺好的。

可大哥和二哥却齐刷刷的表示反对,他们就只是觉得房子放着就没人住了,平常也没人回去村里住,放着放着就坏了,不如趁着还有人买,就早点出手了。

我拗不过他们,最后只能被迫接受了。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关于卖掉房子的钱如何分配又引起了我们仨之间的矛盾。

本来按照正常来说,父母的存款我们仨一人一份这大概就是最公平,最合适的分法了,而且我父母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他们生前也说过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会有我的一份,这样也是最好的。

可二哥认为我出嫁了,就分不了家里的东西了。

大哥认为父母生前帮助二哥是最多的,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精力上的,所以现在分财产应该是二哥少分点,大哥付出的最多,大哥想要多拿一些。

二哥却又觉得父母在世的时候疼他多一点,而他也给父母购买的生活用品等等这些东西比较多,自然是想要平分的,因此他俩之间也有矛盾。

大家第一次的商量无果之后,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商量,开始去对账了,把这些年父母在世的时候给各家的帮助都一一算了起来。

大哥说:“你买房的时候家里头都给你拿了钱的,光是我都给你拿了一万来块钱,爸妈给你的就更多了,光我猜的就给了你起码七八万了,然后再说你孩子的事情,那时候妈在你家里带孩子也没少给你花钱,你在市里头的开销都大。”

二哥却说:“那爸妈后来吃药看病的时候都是在我家里生活的,那时候你们说县里的医疗水平不行,得在市里才能看的好,那时候爸妈就都在我们家一直生活了,平常看病吃药都是我们负责的,我也没细细的算账给你们说啊,你们也没说主动给我点钱。”

我一个出嫁的女儿在这时候确实有点自愧不如了,自从我出嫁之后回家的次数很少,而且平常父母有啥事情也很少告诉我,除了大事之外,平日里的生活也就全部都由大哥二哥负责了,至于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我也没办法去评说,就这悄摸的听着了。

他们各自说着各自的理由,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为了几万块钱罢了。

最后大哥拍了板,直接摆明了“四四二”的方式去分父母留下的财产,我分得最少,他们俩平分,就这么定了,后续卖房的事情大哥去办,至于之前的那些财产就先分了。

好在大家伙都没意见了,这才结束了这场争执。

后来房子卖得也比较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哥处理完了,本来想着放一放,将来说不定还可以卖得高一点,可二哥一直都在催,索性也就早早卖掉了,老房子虽说在村里,但由于村里的发展还不错,离城区也不算太远,十来万还是能够卖出去的。

至此关于父母的财产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大家都很满意,也就这么过去了。



父母相继去世后的第一年清明,是我们三兄妹第一次团聚,一块回去给父母上坟,随后便一块去了大哥家里吃了顿饭,全程大概四个小时左右,从团聚到分开,就这么结束了。

这一次的我还没意识到我们之间有什么距离感了,只是像以前一样互相去说一说各自生活的事情,简单的寒暄,简单的问候,随后便又回归了自己的生活。

这次之后我们就没有团聚了,期间的五一,十一,中秋等节假日也没有团聚过,要么是忙着跟自己的家人旅游,要么是觉得回去了也没事,就都没有回去了,哪怕是二哥与大哥之间也没有聚,虽然二哥从市里回去大概也就半个多小时,但他忙的厉害,没事根本不会回去,大哥也当然是不会主动去市里了。

就这样大家各过各的,一直到快过年的时候才互相联系了一下,大嫂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还说回来了好好的给我们做顿饭。

本来是计划着初三的时候回去的,但是那年初三下大雪,路上也不方便,开车坐车都不安全,就打电话说等过段时间天好了就回去,他们也表示理解。

至于二哥倒是回去转了一圈,但听说就进门放了一箱牛奶,坐了半个多小时,就走了,大哥也没有挽留。

这一次的我真真切切的意识到我们兄妹之间似乎见面团聚的理由没有了,哪怕是过年,回不去的理由永远要比回去的理由多。



第二年的清明节也是我们第二次团聚,也同样是为了回去给父母上坟,结束之后按照之前的情况一样,在大哥家里吃了顿饭,随后就各自离开了,陌生的感觉开始出现了。

也不知道聊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零零散散的言语汇成了见面期间的聊天内容了。

第三次的团聚就是第二年的中秋了,这一年的中秋本来是没有团聚的,但因为二嫂生了二胎了,所以我们就想着一块去二哥家里聚一下,祝贺祝贺孩子的出生。

就这样我们在二哥家里聚了一下,全程都围绕着孩子在聊天,气氛热闹,喜庆,人也多,也不光属于我们自己三兄妹,还有二嫂她的娘家人。

这一次之后就再也没聚了,因为过年的时候二哥说孩子太小了,顾不上回去看大哥,而大哥也觉得没必要回来,回来了没事做,喝酒吧喝不了,打牌吧也没人打,回去了也就只是送箱奶,随意的聊两句罢了。



用大哥的话说:“你们回来了我还得在家里招待你们了,坐上俩小时就又走了,也喝不了酒,路上跑得也麻烦,有事了就回来,没事的话就不用麻烦了。”

大哥的话说得也很直接,虽然说得是现实,但突然意识到家里没了长辈,我们真的很少会有团聚的理由了。

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不管是父亲在,还是母亲在,起码我们回去之后都要看看他们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等等,可当他们都不在了,回去也就没什么事情了。

我们是亲兄妹,但却在父母相继离开之后变得越来越陌生了,甚至都不如其他的亲戚关系,就好比大哥,大哥和一些其他的亲戚们能坐在一块聊天侃地,喝酒打牌,可跟我们俩在一块的时候就只是聊聊天了。

二哥宁愿去跟他的发小喝酒,也跟我们在一块的时间比较少,这也让我们之间的距离逐渐远了。

如今的我也是意识到了,父母不在了,兄妹之间真的连亲戚都做不成了,没有亲戚相处时候那么的大方,随性,也没有亲人之间那么的亲密无间。

或许也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吧,如果有一天我们任何一家出现了一些事情,想必另外两家也会用心的去帮助吧。

或许也只有患难才能见真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