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助力助残服务。4月27日,南京江北新区“专业赋能·温暖同行”助残志愿服务专项培训圆满收官。活动旨在聚焦助残志愿服务能力提升,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授课、专业技能培训和实地实践锻炼,为大学生志愿者打造全方位的成长平台。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400余名怀揣爱心的青年学子成功加入助残服务队伍,成为助残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
记者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区高校助残志愿服务联盟专门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助力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成长。团队先后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高校,为各校骨干志愿者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课程设置既包含政策法规解读等理论知识,又涵盖手语沟通、辅具使用等实用技能,确保志愿者掌握专业助残的必备能力。
在南京审计大学的开班仪式上,“阳光小北”宣讲团带来的励志故事让志愿者们深受触动。重度孤独症儿童王靖霖在母亲帮助下考取电子管风琴十级的真实经历,生动展现了残疾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我对助残服务的认知,”参训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原来专业的服务技能和奉献爱心同样重要。特别是 学习了手语后,能简单和听障朋友交流,这种体验让人特别开心,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大门,可以和听障朋友交朋友。”
专业赋能+精准服务构建长效成长平台
培训结束后,联盟根据各高校专业特色,将分别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无碍出行”助残志愿服务队,在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和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无碍医疗”助残志愿服务队,并与全区残疾人之家、残疾人服务机构建立点对点精准服务机制。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说,“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专业的优势,为残障人士出行提供更专业的帮助。”
此外,联盟还创新推出长效培养计划,要求参与培训的志愿者完成助残实践并提交报告。同时,联盟将通过建立人才库、举办创益大赛等方式,持续赋能志愿者成长。
研学实践转化培训成果青春力量助力助残服务
为检验培训成果,培训期间,30余名结业志愿者走进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和江北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研学活动。“看到残障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就业,我深受感动。”“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参与助残服务的决心。”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助力残疾人友好社会建设,用青春谱写助残事业新篇章。
“残疾人友好生活圈的建设需要青年参与。”南京江北新区高校助残志愿服务联盟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与研学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志愿者的专业能力,也为助残工作注入了新思路。下一步,联盟将深化校地合作,通过创业帮扶、文化宣传等多元化服务,推动“平等、参与、共享”理念落地生根。目前,结业志愿者们已组建服务小分队,计划定期走访残障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志愿服务,助力南京打造“博爱之都”。
该培训由南京江北新区残联联合江北新区高校助残志愿服务联盟(2024-2025江北新区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项目-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共同主办。自3月培训启动以来,通过为期6轮的系统化培育,为助残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力量。(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姜其卉 通讯员/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