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 日,2025 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中国地域文学、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题论坛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7B厅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翻译界专家学者及汉学家,包括我国著名学者穆雷、河北省翻译协会会长李正栓、中国“资深翻译家”胡宗锋等西北五省翻译界代表,以及英国、埃及、西班牙等国的汉学家和翻译家。


论坛上,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主任杜楠祝贺弋舟的《黄金》、杨争光的《我的岁月静好》、阿莹的《古都新韵》三部作品英文版全球首发。她表示,这三部作品的英文版首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了新窗口。杜楠强调,中国翻译协会将继续支持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更多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英国查思亚洲出版社 CEO王英在首发仪式上介绍了东书坊品牌,该品牌致力于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推向世界舞台。王英高度评价译者们,称他们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底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以精湛的翻译技艺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王谋清表示,这三部文学佳作走向世界意义重大,它们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展现了华夏大地的风土人情与时代变迁。西京学院副校长黄文准也认为,三部作品的英文版问世是文化传播的盛事。

《黄金》作者弋舟表示,英文版问世是作品迈向更广阔世界的关键一步,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西京学院科研处处长霍蛟飞指出,译者们精准地将《我的岁月静好》的韵味与内涵转化为英文,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古都新韵》研究者段建军认为,该书的英文版为国际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西安的窗口,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新书发布介绍环节,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汪顺玉、资深媒体人赵命可、埃及汉学家艾小英分别对三部作品的英文版作了介绍,肯定了译者传播中国文学的精神。


首发式后,由《文化艺术报》新媒体部副主任赵梓希主持的五方访谈现场气氛热烈。作家、译者、研究者、评论家和出版人围绕中国地域文学、文化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思路。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举办,来自全国十余省市区的 100余位专家学者及师生齐聚线下主会场,线上学者也热烈探讨。这种双线并行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学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