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彝族老人轻点手机,通过人脸识别轻松完成退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数百公里外的德阳市旌阳区,企业经办人在电脑端登录四川人社在线公共服务平台,10分钟批量办结社保增员。两地场景虽相隔千里,却依托全省统一数字化体系,共享高效均等的社保服务。这只是四川省内对口帮扶政策让百强区旌阳区与山区县越西县携手,双方社保均等化实践成为四川省破解区域服务鸿沟的生动缩影的一部分。


旌阳区和越西县社保服务大厅

跨越山河:区域差异下社保经办之困

旌阳区作为工业强区,职工养老参保单位从2016年不足2000家激增至2025年7000余家,基本养老参保总人数超31万,高频次、复杂化的业务需求倒逼服务模式创新;越西县400余家职工养老参保单位、17万基本养老参保人分布在20个山区乡镇,群众办理业务需往返县城,单程最长耗时3.5小时,基层经办力量薄弱。两地在参保规模、服务效率上的差异,折射出四川乃至全国区域社保服务不均衡的共性问题——如何让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共享高效服务,成为亟待破解的民生课题。数字化应用在社保领域的不断拓展,成为了破解困局的关键钥匙。

顶层设计:构建全省统一数字化服务底座

四川省以国家信息化规划为指引,以“标准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打造全省社保经办“一盘棋”格局。一套标准管全省:制定21市州统一的7大类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实现业务规则、流程、材料“三统一”,从制度层面消除区域差异;一个平台通数据:统一全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打通业务系统数据接口,建成覆盖全省参保人的基础数据库,实现参保信息跨层级共享,破解基层“数据孤岛”;一窗通办提效能:推行“综合柜员制”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提升基层服务标准化水平。

在全省框架下,旌越两地严格执行服务事项清单,旌阳区协助越西县优化业务流程,开展“综合柜员制”服务改革,确保服务事项“无增项、无漏项、无差别”,为数字化应用提供标准化业务框架。


工作人员上门为彝族老人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数字应用:双向赋能跑出均等“加速度”

依托全省数字底座,旌越两地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实现三大跃升。数字化经验下沉:旌阳区选派4批次业务骨干驻点越西,将“社保业务网上办”、“线上服务大厅”等模式本地化,推动越西县参保单位高频业务网办率从10%提升至90%,群众办事平均耗时缩短80%以上,退休待遇资格线上认证率超85%;精准化服务升级:通过大数据筛查未参保人员,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扩面,越西县2024年基本养老新增参保超4000人;系统精准筛选待退休人员信息,主动提供“退休预服务”。经办模式转型:基层经办人员从80%事务性工作中解放,聚焦数据治理与服务创新,实现“被动服务”到“主动治理”转型。

经验启示:数字平权的“四川解法”

旌越实践彰显社保均等化三大逻辑。顶层设计筑牢制度根基:以全省统一制度与技术标准,打破区域壁垒,确保服务“底线公平”;区域协同激活双向动能:深化区域交流互鉴,实现经验流动与能力共建;数字赋能驱动服务升级:依托数据共享、智能办理、精准服务等数字手段,推动社保服务从 “可办” 向 “好办”“快办”跃升。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制度保障—协同共进—技术赋能”的立体化路径,为破解区域服务鸿沟提供了实践样本。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区块链、AI等技术应用将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这场跨越山河的数字实践证明,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民生温度的传递。当数据跨越山河,当服务消弭温差,社保经办服务的均等化之路,正成为新时代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以技术之智破服务之困,以制度之善暖万家灯火。(冯淑君 文/图 旌阳区人社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