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牟其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用炸药炸开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暖湿气流直达青藏高原,从而改变中国西北的气候环境,使荒漠变良田!

彼时,这一设想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甚至成了笑柄。

然而,现实或许比想象更加魔幻,青藏高原的气候真的在逐渐变暖变湿,而且不需要人类亲自“爆破”喜马拉雅山,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在悄然推动这一进程。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和气象数据表明,青藏高原正在经历一次显著的气候变迁,气温上升、降水增加,甚至部分地区开始绿意盎然。这一变化究竟是全球变暖的影响,还是地球自身的气候周期在发生调整?如果青藏高原继续变暖变湿,中国西部乃至整个东亚的气候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青藏高原的气候在发生剧变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屋脊”,以严寒、干燥的极端环境著称。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高原的气温正在上升,降水量也在增加,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高原本身的生态系统,还可能改变中国乃至亚洲的气候格局。

根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3年的最新研究报告,195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约2.2°C,这一增幅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两倍。拉萨的夏季气温已经多次突破30°C,而30年前,这种情况几乎难以想象。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曲地区这一向来被认为极寒的高原腹地,2022年竟然测得了23.7°C的高温。不仅仅是温度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降水量也在显著增加。

根据《自然·气候变化》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过去40年间,青藏高原的年降水量增长了约10%-15%,湖泊面积普遍扩大。纳木错湖、色林错湖等多个高原湖泊的水面比上世纪80年代扩大了近50%。冰川的消融则进一步加剧了水循环的变化。



《中国科学报》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在以每年10-15米的速度后退,这些融化的冰川水不仅增加了长江、黄河等大河的水量,还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得高原内部的降水量提升。显然,这一切正在逐渐改变青藏高原的生态面貌。

是人类导致的变暖,还是地球的气候周期?

青藏高原的变暖变湿是全球变暖的影响,还是地球自身的自然调整?科学界对此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变暖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关键动力。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南亚季风的强度也随之增强,导致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更容易地向北输送,使得青藏高原获得更多降水。



此外,冰川的融化提供了额外的水汽,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趋势。《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加,未来青藏高原将会更加湿润,甚至具备更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潜力。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可能是地球气候周期的自然回归。历史上,青藏高原并非一直干燥寒冷。在12.5万年前的上一个间冰期,青藏高原比现在更加湿润,甚至部分地区有湖泊和森林。



如今,我们正处于全新世的温暖期,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可能是这一大周期回归的表现。换句话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可能既有全球变暖的推动,也有地球自身“气候节奏”的作用。

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曾经的水草丰茂

如今的青藏高原寒冷干燥,给人的印象是广袤的冻土、荒漠和高寒草原,但历史上,它并不是一直这样。在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曾经是一个拥有大片水草丰茂的国度。唐代文献《旧唐书》中曾提到:“吐蕃地势高寒,然其南部水草丰茂,牛羊遍野。”



而唐朝时期的唐蕃会盟碑上也有类似记载,表明当时的青藏高原气候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研究发现,在公元7至9世纪,也就是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气候较今天更温暖湿润,降水量也更高,这为吐蕃的强盛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条件。

《西藏通史》指出,当时的西藏河谷地区不仅有农田,甚至还种植了大麦、豌豆等作物,而牧业更是发达,牛羊成群。这些都表明,在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远比今天优渥。现代气候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青藏高原的气候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唐朝时期,它处于一个较温暖湿润的阶段,被称为“中世纪暖期”。这段时间全球气候较为温暖。当时的印度洋季风更加强势,使得暖湿气流可以进入青藏高原内部,带来更多降水。这不仅孕育了吐蕃帝国的强盛,也让高原生态环境达到了一个较佳状态。

未来的青藏高原会恢复成“塞上江南”吗?

那么,既然历史上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茂,现在的变暖变湿是否意味着它有可能重新恢复到唐朝时期的状态?科学家们的研究给出了令人兴奋的答案——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的气候正在变暖变湿,降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上升,这一趋势与唐朝时期的“中世纪暖期”颇为相似。



2023年,《自然·气候变化》的一项研究指出,若全球变暖持续下去,青藏高原在未来100年内的降水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恢复到历史上较为湿润的状态。此外,青藏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也在增加。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过去20年,青藏高原的植被指数增加了15%-20%,这表明草场的生长环境正在改善。如果未来降水持续增加,高原将有可能恢复到唐朝时期“水草丰茂”的状态。



如果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青藏高原真的恢复成一个湿润的“塞上江南”,那么它对整个中国的气候和生态格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将大幅增加。如今,中国的主要大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如果高原变暖变湿,这些河流的水量将进一步增加,这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水资源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其次,西北荒漠化将得到缓解。如果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增加,那么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改善,荒漠地区的绿化率会提高。研究预测,如果青藏高原的变暖变湿趋势持续下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植被覆盖新疆、甘肃等地,甚至改变西北干旱区的生态格局。

此外,中国的农业格局可能会发生调整。目前,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然而,如果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增加,农作物种植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西藏、青海等地可能会发展大规模农业,甚至影响全国的粮食生产格局。



最后,东亚的气候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青藏高原是东亚季风的重要调节器。如果它变暖变湿,季风的路径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中国东部的降水分布。

当年,牟其中喊出“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口号,试图用极端手段改变青藏高原的气候。然而,事实证明,大自然的力量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青藏高原的变暖变湿正在自然而然地发生,而这一切的推动者不是炸药,而是地球自身的气候变迁。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我们或许真的能见证一个更加温暖、湿润、生机勃勃的青藏高原。或许有一天,牟其中的“塞上江南”设想会成为现实,而中国西部,也将迎来一个新的生态黄金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大自然,才是最终的操盘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