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美乌两国领导人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又因为俄乌问题大吵一会。这一次,双方在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矛盾全面激化。此前准备“撒手不管”的特朗普,这一次彻底把话说绝。近日在接受美媒专访时,特朗普以“和平缔造者”姿态抛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定论,并且炮轰泽连斯基:如果坚持不放弃,他可以选择再打三年 然后失去整个国家。

此前屡次对特朗普妥协的泽连斯基则极为强硬,以“绝不承认”强硬回击。可以说,这场争论不仅涉及两国政治立场的对抗,更折射出历史纠葛、大国博弈与地缘秩序重构的深层矛盾。



自特朗普当选总统并提出要解决乌克兰危机以来,从一开始他就提出了“以领土换和平”的“交易逻辑”。早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他便声称“克里米亚问题应由俄乌自行解决”,暗示美国无需介入。很显然,俄乌战场上俄罗斯是强势一方,已经打了三年多的战场局势也日益明朗,乌克兰已经无力再战。在这样的局面下,特朗普为了尽快解决俄乌争端,早日抽出身来投入亚太布局,因此早早就对俄罗斯作出承诺,决定牺牲乌克兰的领土权益换取俄罗斯在和谈上的让步。

其提出的和平框架中,不仅要求乌克兰放弃乌东四州的权益,还明确提出要让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放弃加入北约。如果追溯历史的话,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的确错综复杂,俄罗斯和乌克兰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不过,自2014年俄乌危机升级以来,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已成“既定现实”,这么多年来,乌克兰未能及时反抗,在俄乌战争即将崩盘的局面下,显然更是无力在主权问题上和俄罗斯讨价还价。

而特朗普一直主张美国利益至上,他上台以来不仅减少对乌军事援助,更是通过政治施压迫使乌克兰妥协,以结束这场“消耗美国资源的战争”。因此,这种“交易式和平”在特朗普团队内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从法理层面来说,特朗普的这种“强迫式外交”并不占理,因为在克里米亚问题的国际法性质上,联合国大会第68/262号决议明确反对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对于泽连斯基而言,面对法律与民意的双重枷锁,即便是遇到态度强硬的美国政府,他也不得不坚持主权底线。毕竟,作为民选总统,泽连斯基能够在大选中胜出担任总统,就是因为当初他承诺要夺回乌克兰失去的一切领土。



而乌克兰宪法也明确规定国家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任何领土变更需经全民公投。克里米亚在乌克兰历史记忆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任何政府若承认其归属俄罗斯,将面临国内政治崩盘风险。俄乌战场上的溃败,原本就让泽连斯基的政权摇摇欲坠,如果他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再次做出妥协,必然将遭遇国内反对派势力和广大民众的抨击,其政治生涯将就此画上句号。

目前,在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上,泽连斯基依然心存幻想,坚持要求俄罗斯从“临时占领领土”撤军,将问题置于联合国框架下解决。而乌克兰的困境在于其安全诉求高度依赖外部支持,但特朗普政府的“退出斡旋”倾向正削弱这种依赖基础。特朗普为了实现俄乌快速停火,避免选举年陷入战争泥潭,自然不在乎乌克兰的国家利益和泽连斯基的政治生涯,因此频繁采用单边施压手段,以威胁削减援助、取消高层会谈等方式逼迫泽连斯基,而泽连斯基则试图通过北约、欧盟等多边机制平衡美国压力。



只能说,弱国无外交。虽然泽连斯基态度强硬,希望以法理来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却难以承受战争延长的代价。一旦乌克兰与美国无法达成共识,彻底决裂,泽连斯基或许将铤而走险,拼尽国力继续和俄罗斯血战,而等待乌克兰人民的必然是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