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突然调转枪口,炮轰普京"利用我、还没有理由轰炸乌克兰平民区、太多人失去生命!"这种突如其来的道德批判与他三个月前对克里姆林宫的殷勤态度判若两人。没想到川普竟还习得了川剧变脸的精髓,俄乌冲突最初是哪个国家拱的火你心里没数吗?这双标的嘴脸、变脸的速度堪称一绝!
自1月20日就职以来,特朗普团队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危险的平衡术。3月18日与普京的两个半小时通话看似取得突破,双方同意实施30天能源设施停火,但协议签署后72小时内,俄军导弹就划破了基辅的夜空。这种"签约即违约"的戏剧性场面,将白宫精心策划的和平进程撕开裂缝——莫斯科显然看透了特朗普急于求成的心理,用战术性让步换取战略主动权。
矿产协议谈判同样不顺利,陷入了拉锯战。2月25日特朗普高调宣布与基辅达成矿产开发框架协议时,白宫幕僚们或许认为已经握住了乌克兰的经济命脉。但泽连斯基政府坚持要在协议中加入安全条款的执拗,让这份"卖身契"迟迟无法落地。当美国务卿鲁比奥4月23日威胁"看不到和谈信号就退出调停"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正在北京签署新的能源大单,这一幕使得特朗普的二级制裁威胁显得苍白无力。
特朗普团队曾设想的"冻结战线+矿产抵债"的方案,堪称完美收割,可惜在后续的走向中,事实并未按照他们的剧本走。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新攻势(2025年4月24日)直接打脸了"事实控制"的幻想,而欧盟试图组建独立维和部队的动向,更预示着传统盟友体系的分崩离析。那个在2022年还能号令西方的超级大国,如今连说服匈牙利解除对乌武器过境限制都显得力不从心。
特朗普在竞选时"24小时停战"的豪言已成国际笑柄,当他说出"普京在利用我"时,某种程度道破了这场博弈的本质——克里姆林宫始终掌握着战争烈度的调节阀,用战场筹码换取谈判桌上的让步空间。而美国看似强势的制裁大棒,在俄罗斯构建起的"向东看"经济生态面前,正变得形同虚设。
这种战略被动的根源,或许要追溯到2022年冲突初期的误判。当时美国军工复合体沉浸在发战争财狂欢中,低估了俄罗斯的经济韧性,更低估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重塑全球秩序的决心。当2025年的特朗普政府试图用上世纪的手段解决本世纪的难题时,地缘政治的多米诺骨牌早已倒向不可逆转的方向。
如今,黔驴技穷的特朗普团队,验证了中国古话说的“竹篮打水一场空”。美国不仅没有拿到自己觊觎的资源,还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欧洲与美国也崩出裂痕,甚至欧洲展现出了想要与中国合作加强联系的苗头。叠加美国在这个节骨眼又发起了关税战,更是让盟友们离心离德,不再信任这个“带头大哥”,在特朗普的一通乱挥“王八拳”下,美国自身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更是一落千丈,这已经不能用血亏来形容了。特朗普的傲慢和独断专行,不,准确的说,是整个美国精英层的傲慢,正一步步将这个曾经的“灯塔国”拉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