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恒河火葬仪式,潘国(Phan Quốc)被浓烟熏得睁不开眼,接连不断的遗体火化让火焰仿佛永不熄灭。
越南背包客"流浪者"潘国(Phan Quốc)于今年二月前往印度朝拜佛教四大圣地——蓝毗尼(Lumbini)、菩提伽耶(Bodhgaya)、鹿野苑(Sarnath)和拘尸那罗(Kusinara)。旅途中他重访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专程到恒河观看火葬仪式。
潘国在恒河乘船游览时拍了一张照片
在恒河畔进行的火葬仪式,尤其是瓦拉纳西的河坛上举行的,是印度教最神圣的仪式之一。信徒相信在瓦拉纳西火化并将骨灰撒入恒河,能使灵魂摆脱轮回获得永恒解脱。恒河被视为女神甘伽(Ganga)的化身,具有净化罪孽、引导灵魂升天的力量。
在瓦拉纳西狭窄拥挤的街道上,潘国看到一队队抬尸人走向恒河。奇特的是队伍中没有哀哭声,有些人甚至谈笑如同赴宴。因为印度教徒认为死在瓦拉纳西、在恒河火葬是神圣事件,并非值得悲痛之事。
穿过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这位越南游客终于抵达恒河。潘国表示曾多次到访,但每次仍被这里的景象震撼。若抛开污染因素,他认为这条河如同柔美绸带,永远有飞鸟盘旋。
这位越南游客到访当日,通往恒河的道路水泄不通。他猜测部分原因可能是144年来首次在附近举行的大壶节吸引了更多朝圣者。艰难穿行后,他看到了第一处火葬场。
"浓烟无处不在,站哪儿都呛得流泪。"他说。仅观察一小时就目睹5-7个家庭前来火化亲人。火焰不断吞吐,男人们扛着长捆木柴来回穿梭。在潘国眼前,恒河成了火焰永不熄灭之地。
由于有人要求付费拍摄和拍照,楼上的火葬区更加难以进入
据普利策中心数据,数百万印度教徒渴望死在瓦拉纳西或将骨灰撒入恒河。每天约有30-100具尸体在此火化,每具通常焚烧三小时。死亡也催生了瓦拉纳西的繁荣产业,每月数千人专程来观看集体火葬。
潘国虽在以往旅行中见过火葬,但恒河畔的规模仍超乎想象。他偶尔瞥见裹尸布中滑出的残肢,或是焚烧中的面孔,这些画面久久萦绕。
尸体被涂抹酥油,置于木板上,覆以装饰布,先浸入恒河再抬到露天火葬台点燃。富裕家庭会使用昂贵的檀香木,产生"更纯净"的火焰和香气。平均火葬费用高达7,000-10,000卢比(约85-135美元),包含木柴、酥油和祭司费用。
许多穷人无法承担完整火葬,尸体仅部分焚烧或直接投入恒河。2021年BBC曾报道数百具浮尸,反映规范火葬的困难。
人们焚烧尸体,然后将骨灰撒入恒河的场景
这位越南博主表示,尽管场景骇人,尸臭却不明显。当地人说:"不愧是圣河,烧尸也没味道。"火葬现场虽无哭声,但他仍看到许多恍惚的面孔,与周遭哨声、谈笑声形成诡异对比。
不远处,潘国目睹民众坦然在恒河沐浴净化。有人将整个头部浸入肉眼可见污染的河水中。"知道日常发生什么后,我绝不敢在这里洗澡。"他说,但对印度教徒而言,在圣河沐浴能洗清罪孽、净化灵魂、解脱轮回——这是印度教的终极追求。
尽管只在恒河畔停留数小时,潘国深刻感受到生死、信仰与现实交织的震撼。离开瓦拉纳西时,他带着对印度教文化的新认知,以及那些烟火画面的深刻烙印。这趟旅程不仅是观览,更是一场关于灵性哲学的深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