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怎么提升、如何高标准维持?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把人居环境整治融入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旗县市因地制宜推动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又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他们的发展内生动力。
用获得感激发
“现在俺们村的环境好了,路上没有了牛粪羊粪,路边还栽花种树,一到春天花红柳绿……”说起村子的变化,科尔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村民马国福一脸的喜悦。
走进红峰村,村道、农家院落整洁干净,说起现在的生活,人人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2024年4月开始实施的给排水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60万元,铺设了自来水供水管网和地下污水管网,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并对部分道路进行了维护和提升。
红峰村党支部书记陆晓慧说;“给排水一体化项目落地后,我们村的人居环境一下子就改善了。”给排水一体化项目8月初全部完工后,红峰村实现了多个第一次:村民第一次用上了全自动洗衣机,第一次实现了不出厨房就排走了生活污水,第一次实现24小时不间断自来水入户……
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了村民的发展积极性,村“两委”趁热打铁,以此为契机在村内街道两旁栽了柳树,在家家户户门口修建小花池,让村民根据各自喜好,栽种花花草草。
“等到开春后,我们村一定是个大花园。”陆晓慧充满期待地说。
2024年,兴安盟以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整合行业部门力量,汇聚力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等渠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开展政策解读、典型宣传,让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更足,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集中安置区村民抽签分房现场。唐子健/摄
不仅如此,兴安盟还要求,涉及农村的项目,都要优先考虑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和维持。
扎赉特旗将好力保镇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镇,2023年该镇先锋村、水田村、永兴村、五家子村4个村16个自然屯被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名单,围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五大方面,将闲置、荒废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调整。2024年,以单村安置和多村联建的方式,扎赉特旗投入建设资金5.8亿元,建设集中安置区3处,建设回迁楼房36栋970套,总建筑面积达8.9万平方米,村民搬进新居,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人群高度集中、治理日臻完善、环境极大改善的良好局面。
“我们住进新楼房,以后冬天不用烧煤了,”看着回迁安置新区内一栋栋住宅楼比肩而立,好力保镇永兴村村民包喜兴奋地说,“我们小区里的花花草草也栽齐了,开春后一定比城里还漂亮。俺们都要好好地爱惜这样好的环境。”
用建章立制带动
“我们自己居住,我们自己打扫,环境好了,首先是自己住着舒心。”突泉县突泉镇东方红村村民富井文说。东方红村村头是一大片果林,夏天郁郁葱葱、秋天果实累累,笔直的柏油路从村口直通家家户户,路边是白墙灰瓦的房屋,家家小院里的鸡舍、菜园等都分区布置,菜园四周大都砌上了一圈围栏。2024年春天,东方红村又组织志愿者在村尾的荒山上栽植樟子松树4000棵,让村子夏天更加葱茏,即使冬日,也增添了疏林之美。
“我们主要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来汇聚志愿力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徐加永介绍,“盟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村民住得舒心,积极性、主动性高涨,我们开展工作就容易多了。”
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离不开建章立制,离不开一个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兴安盟实施“一年四次集中清、建章立制常年清、门前四包主动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域推进、不落一村,用扎扎实实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幸福和美好,从而不断增强主动意识。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番茄大院。赵发/摄
为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质量,兴安盟每年设立一定比例专项奖补资金,进行奖补,一些地方在盟里的推动下,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制”等管理之中,将村民参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以及自家卫生打扫、维持等纳入积分管理。
在乌兰浩特市胡格吉勒嘎查“积分制”明星户韩国祥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整齐码放的柴火垛格外引人注意。“打扫好自己家屋里屋外的卫生,种好自家园子,多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就能获得积分,攒够积分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韩国祥说。
目前,兴安盟有58个乡镇874个嘎查村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定期进行环境卫生评比工作,将“门前三包”和“双星积分”制度严格落实到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对于一些影响人居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陋习,兴安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引导、整治。
2024年,为改变农牧户牲畜养殖中的不良习惯,减少牲畜养殖污染,兴安盟在牛羊养殖数量较大的嘎查村开展人畜分离试点工作,打造“牛羊出院”人畜分离盟级示范点12个,实现304户10200头牛“牛羊出院”。同时积极争取实施粪污治理项目,为养殖户免费安装粪污存储罐,既避免粪污直流破坏环境,还对牛羊猪禽的粪便进行再利用,通过罐内发酵的方式制作成农家肥直接还田,在改善卫生居住环境的同时,为养殖户每年减少肥料支出一万余元。
给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勤发村村民王海鹏家免费安装粪污存储罐后,他感慨地说:“有了这个存储罐,没有臭味影响邻居了,自己家环境也好多了,还能省钱,真是太好了。”
用美丽经济激励
“谁能想到,村子变漂亮后,赚钱机会也多了。我现在不但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而且一年还能挣7万多元。”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村民陈圆圆十分开心地说。
陈圆圆是平安村番茄公社的管家大嫂。
近年来,平安村点线面结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对村路两侧、房前屋后、公共场所、村庄周边、绿化林带的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排查、清理。2022年,科尔沁镇利用中央衔接资金390万元,对该村的12栋房屋和10栋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新的升级改造让村庄更加整齐,并拥有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干净整洁的村容,很快吸引了城市居民与旅游业者的目光。兴安盟晓景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从中嗅到商机,以承包租赁平安村改造后的房屋设施等,运营乡村休闲旅游业,将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乡村民宿融为一体,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实现了农旅一体、融合发展。
“番茄公社建成以后,4位大嫂跟着我们发展乡村民宿,看见经营民宿能赚钱,2023年又有18户村民自己装修房屋跟着我们一起做乡村旅游。”番茄公社负责人齐晓景说。自2022年开园以来,村内新增管家大嫂等就业岗位32个,带动周边100余位农户参与合作销售、务工,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村里人人都知道我们在发展‘美丽经济’,所以在人居环境的维护上,每个人都十分自觉。”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兴安盟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促进人居环境的持续提升。目前,全盟乡村旅游重点镇村达到21个,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村、明水河镇西口村,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等一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等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国内外游客到兴安盟必去的打卡地。
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胡格吉勒嘎查紧邻302国道,交通便利。2024年初,胡格吉勒嘎查利用专项资金735万元,实施给排水、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统筹考虑村容村貌,通过流转盘活闲置房屋等资源,对破旧房屋进行改造,建成独具特色的民宿集群。同时,嘎查排水渠的建设,也为农户灌溉庭院水稻、玉米、果蔬等提供了便利,可以进一步促进庭院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副产品销售、大棚采摘、美食街经营等收入。
“项目建成后,可以发展吃、住、游、购、娱一体化的特色民宿旅游产业。”葛根庙镇党委书记杨文明介绍,“因为要发展美丽产业,很多村民现在都开始主动维持村里的环境了。”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牧业局)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