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消息,日前,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护人员在巡护过程中,意外发现罕见昆虫——无翅雪大蚊(学名:chionea sp.),这是该物种在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首次记录,也为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新数据。

无翅雪大蚊属于沼大蚊科,无前翅,不会飞行,体型较小,成虫体长几毫米到十几毫米之间,背上一对黄色圆球为退化的后翅平衡棒,它的形态和其他多数大蚊科昆虫完全迥异,极长的六足和短粗的身躯相互配合,让它在雪地里爬行如履平地。无翅雪大蚊一般在寒冷的高山地区和南、北极等极地出没,和绝大多数“失温即死”的昆虫习性大相径庭,它更加偏爱接近冰点的温度,在阳光照耀在几厘米厚的积雪上最为活跃,即使体温降至零下7摄氏度,它仍能快速移动。此次在保护区内发现其活动,彻底打破了“冬季无蚊”的常识。


无翅雪大蚊的显著特征是其退化的口器,不吸食血液,其成虫阶段无需进食,雪上狂奔的目的也只是寻找配偶,生命周期可能仅用于交配繁殖,因此它也被称为“佛系蚊子”。零摄氏度以下的自然环境对动物最大的威胁就是“冰”,适应寒冷生存环境的动物要么在血液中生成阻止冰晶形成的“防冻剂”,要么让冰晶在体内共存,而无翅雪大蚊二者都未选择,它们的解决方法是自我截肢,神经元感知到冰晶形成之处发生微小热爆,从而触发肌肉收缩,截掉冻住的腿。缺腿的无翅雪大蚊仍能以不错的速度移动。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表示,此次巡护人员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无翅雪大蚊在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名录的空白,还为后续昆虫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