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8日报道 台湾《中国时报》4月27日刊登文章,题为《蓝白“战独裁”的时代意义》,作者是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文章摘译如下:

4月26日蓝白两大阵营携手号召25万群众,冒着不小的风雨齐聚凯道向赖清德“战独裁”,这次具有时代意义的群众运动,终于让人知道国民党怎么当一个反对党,其中尤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喊出“5·20”以后将推动全民罢免赖清德的呼声,更具历史价值。

在国民党2000年沦为在野党后,除了2008年到2016年马英九执政的8年之外,国民党在漫长的17年在野时期中,并不懂得如何扮演一个在野党的角色。即使有2004年因为“两颗子弹事件”,当时败选的连战率领蓝营群众走上凯道抗议,但是抗争议题还是仅局限在政治选举不公层面,没有扩及整个社会经济层面。

赖清德去年“5·20”就职以来,他不以少数“总统”的身份与蓝白多数联合协商合作,反而企图利用抓柯文哲来破坏蓝白合的基础。而当时的国民党也未看清情势,在民众党号召抗争之时,国民党表现得意兴阑珊,以为事不关己,并未全力动员群众声援民众党。

看到蓝白这么薄弱的合作基础,民进党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今年春节以后,在“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的呼吁下积极推动大罢免,希望拉下国民党一些“立委”,让民进党变成多数党,实现完全执政的目的。

只是民进党推动大罢免不仅来势汹汹,还利用司法手段查抄蓝营罢免联署人与国民党地方党部主委与党工。这种通过司法手段,遏制蓝营推动罢绿的行动,终于惊醒国民党的当权派,在唇亡齿寒之下,朱立伦不得不号召蓝白合,一起动员群众赴凯道“战独裁”。

可以说,“4·26”在凯道上“战独裁”的群众运动,显然是国民党知道怎么当在野党的开始,虽然抗争的议题还是脱离不了政治要求,但是朱立伦在现场喊出“5·20”开始全民罢免赖清德,这本身就具有时代意义。

赖清德执政以来,以他偏执的个性,他对付在野党的手段确实有倾向独裁的作为,让台湾限缩两岸交流,让言论自由遭到破坏,甚至发动大罢免。

如今,民进党透过国家机器大肆抓捕在野党人士,已经有“绿色恐怖”的迹象,在野党若再不起而抗争,台湾重回威权体制,应该是早晚的事。

事实上,民进党从2020年选举提出抗中保台的策略,并大卖“芒果干”(亡国感),让蔡英文得以当选连任之后,“想象的恐共症”一直是他们操控台湾政治社会的手段,他们可以完全无视中共对台推出的善意,以及诸多惠台政策,目的无非就是要手握“想象的恐共症”,在选举时可以对战在野党厮杀,以取得选举胜利。

如今,赖清德执政一年来并没有选举,原本应该搁置“想象的恐共症”,进行兴利除弊的执政,但是赖清德不走此途,反而在非选举时期继续操控“想象的恐共症”追杀在野党,这是激起蓝白“4·26”群众抗争之因。

未来蓝白的群众抗争行动,如何把它扩展成全社会的群众运动,才会让这条抗争之路走得长、走得久。这也是国民党走向群众,扮演一个成功在野党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台北夜景 (法新社资料图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