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年年涨,服务却不见好?”

长期以来,乱收费、不作为、甚至腐败,这些物业管理顽疾困扰着无数业主,也让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频发争端



4月27日,人民日报发文,曝光成都物业管理“乱象”“返点”1300多万等丑闻,网友直呼“早该整顿了”。



那庞大的物业乱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物业管理之痛

很多网友都抱怨物业费收得快,但办事效率却很低,这反映了物业管理存在普遍问题,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明显不符,信息也不公开,业主对此非常不满。



物业管理应该以服务为本,尊重业主权益,提升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区,但部分物业公司不认真履行服务职责,反而把业主当成管理者来对待,制定各种规定来限制业主的合法权益。

人民日报关于成都物业管理各种乱象的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报道迅速将物业管理问题推到了舆论中心,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这些事件的曝光,也让长期存在的物业管理问题,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引发了对行业规范和监管的深刻思考。

这可不是随便说,2023年,成都一个物业科长受贿案被曝光,让人们看到了成都物业管理混乱情况的真实情况。



该科长和宋某某互相勾结,利用职务便利,暗中控制物业招标,从中赚取大量不义之财,更惊人的是,2007年到2016年这十年间,物业协会竟然向一些管理部门“返点”高达1300多万元。这些“返点”无疑助长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腐败行为。

这一报道迅速出现迅速引发热议,许多人反馈,物业公司“收费积极、服务滞后”,费用去向成谜,甚至直言“物业费到底怎么用的?我们交的钱去哪儿了?”



人民日报》指出,物业费的核心问题在于“资金隔离”缺失,一些物业公司将公共收益与物业费混为一谈,甚至私吞业主共有资金,成都市纪委监委的调查显示,部分物业公司通过虚构项目、重复收费等方式变相敛财,业主权益被严重侵害。

物业本应是业主的“服务者”,现实中却屡屡“反客为主”,部分物业合同条款模糊,物业公司以“管理”之名限制业主权利,甚至擅自停水停电催缴费用,更有甚者,业委会组建率不足30%,业主监督形同虚设。



面对这样的状况,成都下决心解决长期存在的物业管理问题,抓住专项整治的机会,摸索出一条用智慧化手段提升物业管理质量的新路子。

重塑信任

成都希望重建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信任,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新措施是“信用积分”制度,有了它,业主可以更好地监督和评价物业公司。



这项制度让物业的服务好坏、财务情况等关键信息都更加透明,业主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物业公司尽职尽责。

这样一来,物业公司必须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做好财务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信用积分,赢得业主的信任,物业公司的信用积分就像一个评价等级,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继续接管小区,也影响政府部门对他们的管理。



积分高,说明物业服务好,更容易中标,也更受政府信任,反之,积分低,下次可能就没机会再负责小区,还会被政府重点关注,这样就迫使物业公司不得不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自身行为,争取更好的信用评价。

这就像给物业公司上了个紧箍咒,促使他们更好地为业主服务,维护好小区环境,成都不只关注信用,还努力让物业管理更公开透明。香城丽园小区开了个好头,他们用上了“信托制”物业管理。



物业费、小区公共收益等,都统一放到小区的共有资金账户里,业主可以通过信息平台随时查看每一笔钱的用途,就像阳光一样透明,所有账目都清清楚楚。

这样一来,业主们就能更加放心地享受物业服务了,这种公开透明的管理方法,让业主不再怀疑物业费用的用途,心里更踏实了,同时,业主们也更愿意参与到小区的物业管理中来,彼此更加信任。



小区业委会主任林友功对此感受很深:“现在物业管理费都放到公共账户里了,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每笔支出都清清楚楚,业主们都能随时查看。”

这种做法让所有费用明明白白,消除了不必要的误会,方便大家一起把小区建设得更好,为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大家的满意度,成都在“成都智慧物业”小程序上实现了新功能。



只需用手机扫码,大家就可以向物业反映问题,查询小区公告,参与小区管理讨论,这个小程序就像一座桥梁,让业主和物业公司沟通更方便,同时政府也能更有效地监督物业工作。

长效机制,久久为功

成都的物业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持续完善的制度体系,新修订的《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于去年开始生效,清晰划分了各方的责任和权利,详细规定了执法权限和处罚标准,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更可靠的法律依据。



同时,成都也在不断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小区治理长期机制,通过成立小区治理顾问团队和设立小区监事人员队伍等方法,来加强基层治理,构建和谐的社区关系,这些举措旨在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构建更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成都的物业管理实践,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他们利用技术手段,公开相关信息,完善管理制度,逐渐建立起更加明晰、高效、公平的物业管理模式。



针对收费不透明问题,多地已出台硬核措施,山西省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物业费构成必须包含工资、设备维护等9项成本,并禁止将维修基金计入服务成本,江苏、青岛等地要求物业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多元渠道公示账目,解决“公示了却看不懂”的难题。

结语

物业管理乱象的整顿,不仅关乎千万业主的切身利益,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物业费透明了,家的安全感才会更真实,唯有打破黑箱、还权于民,才能让物业管理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