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为提高农村儿童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农村儿童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联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农村地区婴幼儿健康关爱公益行动”(以下简称“公益行动”)。该项目通过“数字+”的方式,整合北京优质医疗专家资源,为农村婴幼儿提供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

经过近两年的试点与实践,该公益行动在贵州省毕节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当地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也为农村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措并举,破解基层医疗困局

云端问诊,线上科普健康育儿知识。自2024年5月起,该项目启动了“医心连乡”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通过190余篇高质量科普文章和20余个动画视频,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方言情景剧、互动问答等接地气形式。特别设置的专家在线模块,实现北京三甲医院专家与农村家长的即时互动,累计实现解答喂养难题、疾病咨询等互动点击近5000次。目前,该公众号关注用户数达1579人并稳步增长,总阅读次数达15万余次,文章分享达7000余次,初步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育儿科普平台。

精准帮扶,破解罕见病患儿家庭诊疗困境。2024年9月,公益行动依托“医心连乡”平台,开通了“乡村罕见病婴幼儿家庭济困”资助申请渠道,并通过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官方公众号“健康毕节”同步发布。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4批次共28户罕见病婴幼儿家庭的分期济困资助。这一资助渠道不仅为患儿家庭提供了经济支持,还拓宽了卫健部门与家庭的沟通渠道,切实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罕见病患儿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造血式”培育,提升基层医疗人才能力水平。2024年5月,协会赴毕节市启动农村地区婴幼儿健康关爱公益行动,开展“医心连乡”平台上线培训。培训主会场设置在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各县、区及乡镇共设289个分会场,培训人数超过4600多人。活动同时邀请了北京地区三甲医院儿科专家5人次赴毕节市开展小儿心脏内科、小儿口腔科、小儿骨科和新生儿保健科等学科的专业讲座,提升了基层医生医技水平和实际处置问题的能力,使超过2000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受益。

多方协同,为农村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多方协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改善,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多家庭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公益行动目前已为毕节地区近30户罕见病患儿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帮助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现实难题。3岁的小炀确诊了神经母细胞瘤,由于毕节当地无法医治,小炀和妈妈从毕节来到北京治疗已经2年了;5岁的琪琪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爸爸为她捐了肝脏……这些罕见病患儿家庭年均收入不足5万元,沉重的治疗费用使得这些家庭不堪重负。在收到项目组的捐助后,他们纷纷表示感谢,认为济困金为延续治疗带来了希望。

这一公益行动不仅为农村地区的婴幼儿带来了希望,还推动了整个社会对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为农村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这场生命起点的护航行动,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将愈发坚实。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