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知名央视主持人李七月转型成为文化旅游领域的达人,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点滴。
曾经在央视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女神”,被赞为“董卿接班人”。
处于事业顶峰时,她为何毅然投身乡村,拿起锄头,脱下华丽的礼服,成为一名“泥土专家”?
有人指责她毁掉了自己的前程,有人惋惜她被冷落,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李七月1987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父亲是知识分子,母亲是空军飞行员,家庭条件虽普通但充满温馨。
从小她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当其他小朋友玩洋娃娃时,她却被收音机里主持人的声音深深吸引。
那些电波就像有魔法一样,将故事转化为画面,点燃了她想要成为播音员的梦想。
然而,梦想从来都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
她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她追逐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主持梦,但她从未放弃。
中学时期,她已经成为校园里的“话痨明星”,主持各种校内活动,口才出众,气场初现。
为了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她全力以赴地学习,奖学金拿到手软,课余时间还积极参加演讲比赛,练就了一副“铁嘴铜牙”。
大学四年间,她无暇恋爱,当别人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光时,她却在宿舍里背稿子、练习发音,一个字一个字地精进。
201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满怀热情地踏上了主持的道路。
李七月的央视生涯是一段从低谷到巅峰的逆袭旅程。
2011年,她报名参加了央视第六届主持人大赛,初生牛犊不怕虎。
遗憾的是,由于准备不足,在300秒的采访环节中未能展现出亮点,仅获得了优秀奖。
她没有因此气馁,回到辽宁卫视,从《第一时间》开始,凭借从容大方的风格迅速赢得观众的喜爱。
然而,她的心始终牵挂着央视,那个更大的舞台是她心中的执念。
2012年,她如愿进入央视,成为了《远方的家》的外景记者。
这份工作艰辛得令人难以想象,爬泥泞的山坡、钻无人的丛林,甚至在冰冷的水下冻得瑟瑟发抖,只为捕捉一个真实的镜头。
她没有耀眼的追光灯,没有华丽的礼服,只有一件冲锋衣和满身的疲惫。
但她从未抱怨,三年时间里,她走遍了16个省份,拍摄了近百期节目,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
2015年,她终于回到了演播室,主持《华人世界》,将中华文化传递到海外。
2018年,她加入《等着我》寻人团,温柔的声音和细腻的情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2019年,她再次挑战央视主持人大赛,这一次,她大放异彩。
特别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考核环节中,她引用李清照的诗句开场。
董卿高度评价她:“有表达力、思辨力和让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她一举夺得文艺组铜奖,被誉为“小董卿”,成为央视新生代主持人的希望之星。
在《等着我》中,李七月不仅是主持人,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使者。
2018年,她接替舒冬,担任寻人团团长,首次登台便凭借清新靓丽的形象和温暖的声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她的共情能力极强,每一个寻人故事都能让她感同身受。
节目中,她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找到亲人的家庭,她会陪伴着喜极而泣。
未能团圆的家庭,她会偷偷抹泪,自责自己做得不够。
但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危险。
一次录制过程中,一位情绪激动的被寻人将花盆从楼上扔下,差点砸中她。
惊魂未定的她意识到,主持不仅仅是讲故事,还需要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尽管如此,她从未退缩,用真诚和专业为无数家庭点燃希望。
观众评价她:“她的声音像春风,温暖又治愈。”
正当所有人都期待李七月登上更大的舞台,比如接棒《中国诗词大会》时,她却“消失”了。
2020年前后,她逐渐淡出央视一线节目,转而主持农业农村频道的《大地讲堂》。
这一决定引发了外界的热议。有人说她“自毁前程”,明明有星光大道可走,却偏偏选择去“小频道”趟浑水。
有人猜测她“被边缘化”,在央视混不下去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重任交给了新人龙洋,而非资历更深的李七月。
为什么她没有得到重用?
近年来,央视明显推行新人战略,像龙洋、李垠歆等年轻面孔迅速崭露头角。
而李七月虽然资历深,却可能因风格“过于稳重”而被认为缺乏新颖性。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使得农业频道备受重视,李七月丰富的采访经验和对农村题材的熟悉,使她成为《大地讲堂》的理想人选。
也有内部人士透露,将她调往农业频道,或许是央视为保护她,避免她在竞争激烈的舞台上被新人挤压。
但这些猜测对于李七月来说,不过是耳边风。
她没有被流言击倒,反而在田野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大地讲堂》以纪实风格展现乡村振兴的点滴,她深入农村,与农民聊收成、话家常,用镜头记录下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
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一个满身泥土、笑容真诚的“邻家姐姐”。
观众评价她:“比起舞台上的光鲜,她在田野里更加真实,更有力量。”
李七月的职业轨迹常常被拿来与朱迅和龙洋进行比较。
三人都是央视的佼佼者,但风格各不相同。
朱迅以亲和力和幽默著称,主持《星光大道》时接地气又不失温暖,情感表达浓烈。
尤其在春晚舞台上,她的情感管理堪称教科书级别。
龙洋则以青春活力见长,搭档任鲁豫主持春晚、五一晚会等大型活动。
尽管初登大舞台略显紧张,声音偶尔破音,但她的清新风格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李七月则显得更为沉稳内敛。
她的台风稳健,文化底蕴深厚,尤其在《中国诗词大会》考核中,展现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从容的气场。
相比朱迅的浓烈情感,她更为含蓄;相比龙洋的青春灵动,她更为沉稳大气。
在《大地讲堂》中,她的亲和力与专业素养完美结合,接地气却不失优雅。
有网友评价:“龙洋青春洋溢,朱迅温暖如母,李七月则是知性与烟火气息的融合。”
2023年,李七月通过一段乡村招聘会视频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她身着酒红色西装,优雅中透着亲切,笑容温柔如春风,指甲上的粉色涂层和时尚耳饰,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同年10月,她搭档任鲁豫主持商圣范蠡文化节,稳健的台风和感染力让网友直呼:“比龙洋更讨喜!”
她还主持了《乡村振兴人物榜》《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等节目,凭借扎实的主持功底和真诚的表达,圈粉无数。
如今的李七月,依然活跃在农业频道,用镜头讲述乡村的故事。
2024年,她参与录制了一期关于有机农业的专题节目,深入田间体验农民的生活,亲自下地种菜。
笑称“比主持还累,但特别充实”,她的社交媒体上偶尔分享乡村生活的点滴。
比如一筐刚摘的蔬菜,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配文总是积极又温暖:“生活就是这样,泥泞中也能找到诗意。”
关于李七月的感情生活,外界了解甚少。
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始终支持她的梦想,但也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
每次回家,父母总会“旁敲侧击”询问感情状况,但她总是笑着打哈哈,低调得像个谜。
2024年,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幸福对我来说,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家人支持,至于感情,随缘就好。”
这种豁达的态度,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从容。
李七月职业生涯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被边缘化”的话题。
2020年转战农业频道后,舆论哗然,有人认为她“自甘堕落”,有人质疑央视“埋没人才”。
更有甚者猜测她与新人龙洋存在竞争关系,认为是龙洋“抢”了她的位置。
这些流言一度让她背负压力,但她选择用行动回应。
在《大地讲堂》中,她用专业和真诚赢得观众的认可,逐渐平息了争议。
2023年,网友发起“央视该重用李七月”的讨论,呼吁她重返一线舞台。
但她本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标签,她曾在节目中说:“舞台大小不重要,能传递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我的追求。”
这种淡然的态度,让她的形象更加立体。
但更让人敬佩的是她不被定义的勇气。
面对“董卿接班人”的光环,她选择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面对“边缘化”的质疑,她用田野中的坚守回击流言。
成功并非只有一种模样,幸福也不需要别人的掌声来定义。
【信息来源】
猫眼娱乐2021-1-22
澎湃新闻客户端
李七月个人抖音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