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经常使用的某些东西会成了身体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这种意识方面的感受是相通的,而且是被驯化的。



很多人都开上了汽车,开之前要学驾照,而且要反复练习,就能熟练掌握驾驶技巧。开车时间长了,人就会把自己的意识外化为汽车,或者说让汽车进入自己的意识,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开车技术好的司机会做到人车合一,车就是人,人就是车。倘若车碰了一块,他们会很心疼,觉得身体被碰了一块,而且这种感觉是纯粹心理上的感觉,别人却不能感受到。买了新汽车的人会很心疼汽车,尤其是汽车发生了刮蹭之后,感觉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其实还是心疼买车和修车的钱。倘若这个人骑着个自行车发生了剐蹭,就不会太心疼,因为相对于汽车来说,自行车没有多大的价值。而汽车动辄几万块钱,有的能达到几十万、上百万,一旦新车刮蹭了,开车人就很心疼。其实开车人已经把汽车当成了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当成整个身体。人和车同在,就会发生这样的感觉。其实汽车只是汽车和人,不能等同,也不可能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只不过开车的人产生了严重的移情效果,认为自己和车合二为一了,却不知道车是个死物件,不等于人。有人新买了汽车之后,就要在汽车内部装饰一些佛像之类的东西,有的还要装上朱砂袋,还有的在车把手或车轮上绑上红色的布条,算是辟邪。这种迷信的做法比比皆是,却造成了效仿的效应,而不会受到批判。似乎每个人都是迷信的,会把汽车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自己佩戴这些东西算是辟邪,给汽车配上这些东西也算是辟邪。

有人出门经常带着宠物,觉得宠物很好看,但只是他自己认为,而在旁人眼里看来,他的宠物不一定好看,很可能长得很丑。但他认为宠物很好看,而且和自己朝夕相处,甚至宠物成了自己的亲人,还要叫宠物宝贝,或者给宠物起了好听的名字,叫宠物儿子和女儿。有的认为宠物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好像儿子和女儿是自己身体一部分一样,过分宠爱,甚至溺爱。当宠物得了病之后,主人会十分伤心,带着宠物去看病,甚至需要花费巨资。其实宠物只是小动物,和人是两回事,甚至人根本不懂宠物,不知道宠物有没有思想,也不知道宠物真的喜欢什么。人不可能变成宠物看待世界,也不可能完全懂得宠物的心理。倘若宠物真的有意识,那么宠物会有一定的心理,倘若宠物没有意识,那么宠物只是凭借生理本能在活着,只是在迎合人们,却不是人们说的那样懂事。喜欢宠物的人会把宠物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却往往忽略了宠物的本性。有的宠物会咬人,尤其是在受到生存威胁的时候,会突然露出本性,让主人变得非常惊讶。甚至有的主人被宠物咬伤之后丢了性命,也就不再认为宠物是身体的一部分了。倘若主人被宠物咬伤之后,还认为宠物是身体的一部分,就真的有些变态了。



有女人出门进门都背着一个名牌包包,或者是一个普通包包,在包里装上一些东西,时间久了就会把这个包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就好像袋鼠的袋子,已经长在身体上了。有人经常使用手机,会认为手机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且不可脱离。人一旦长期使用某件东西,就会认为某件东西是身体的一部分。其实是人产生了移情效果,感情移注到熟悉的东西上,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情感的外化和变异。甚至人们认为熟悉的东西也具有感情,就好像认为汽车有感情,宠物有感情,包包有感情,手机本身也有感情一样。其实那些东西只能代表本身,并不具有人的感情,之所以人们认为有感情,是因为人们把感情移注到那些东西上,就认为那些东西有了感情。当人认为包包是身体的一部分,就离不了包包,出门进门都要背着包包。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人认为手机是身体的一部分,会出门进门带着手机,而且睡觉的时候都把手机放在旁边,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手机。一旦离开了手机,就觉得身体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人每天接受手机推送的信息,而且接受的都是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最终会被手机洗脑,也最终会被接受的信息引导,走向消费。很多人都被手机引导,也都会把手机视为身体的一部分,以至于有事没事掏出手机看一番,似乎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其实已经有了严重的网瘾。就好像网瘾少年整天开着电脑,即便什么也不做,看着空空的电脑屏幕,感受电脑屏幕发出来的光亮,也觉得很美好一样。把手机当上身体一部分的人也会如此,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打开屏幕看看,也觉得心里很踏实,很温暖,其实已经有了严重的网瘾,却不自知。有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走路的时候看手机,坐公交车的时候看手机,开车的时候也会看手机,回家蹲便的时候会看手机,洗衣服的时候会看手机,看电视的时候会看手机,睡前会看手机,睡醒一觉会看手机,早晨起来会看手机,简直一天二十四小时随时看手机,也就把手机人格化了,把手机当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当然不可轻易分离了。一旦手机出现故障,他们就会买新手机,而不一定去修理。因为修理的费用比较高昂,还不如购买一部新手机划算。



当人使用某些外在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对外在的东西产生感情,其实就是移情,甚至会把外在的东西人格化,当成自己所有的东西,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倘若出现了这种效应,人就应该自觉了,应该果断切断联系,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独善其身,不然就会受到这些东西的束缚,甚至完全离不开了。尤其是人们对于手机的态度需要端正,必要的时候切断和手机的联系,而不能被手机信息洗脑,因为那些信息都是资本推送的,是刺激人们消费的,却不会让人们多挣一分钱。如此来看,人还是要像禅宗修行的僧人一样,发现活泼的自性,才能实现人性的自由,而不是把外在的事物当成身体的一部分,以至于被外在事物迷惑,迷失本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