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8日,第二届东日马超邀请赛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赛马场举行,来自西藏、云南、四川、甘肃和青海的403匹骏马,在耐力赛、速度赛等十二项赛事中一决高下。
近年来,当雄县依托深厚的游牧文化底蕴,积极推动“赛马+文旅”融合,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4月27日,来自西藏阿里的马主在赛前安抚自己的马。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6日,骑手驰骋在当雄县赛马场。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7日,来自拉萨曲水县的马匹在纯藏马跑马赛中获得第一名,马主接受观众欢呼。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7日,骑手在进行赛马比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6日,骑手在进行赛马比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7日,骑手驰骋在当雄县赛马场。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7日,骑手在进行比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6日,骑手在进行赛马比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7日,第二届东日马超邀请赛比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6日,骑手在进行赛马比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7日,骑手在进行赛马比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第二届东日马超邀请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7日,工作人员在赛前向骑手们讲解比赛规则。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东日马超邀请赛
2025年4月23日至28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举办第二届东日马超邀请赛,作为“当吉仁”赛马会系列活动的核心板块,这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在海拔4200米的藏北草原掀起文化与经济共振的浪潮。赛事吸引来自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五省区的403匹赛马同场竞技,其中“达确”“八一”“东达”“嘎瓦”等名驹的亮相,彰显跨区域马文化交流的深度。
赛事设置12个竞速与走马项目,涵盖本地马7千米耐力赛、公马种马走马等特色赛事,总奖金达189万元,本地马耐力赛单项最高奖金6万元的设定,既凸显对本土马种培育的重视,也通过竞技分级体系提升赛事观赏性。赛事采用“政府引导+协会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资金来源包括活动自筹、骑手报名费及社会赞助,这种创新机制使活动日均吸引超1.2万人次现场观赛,带动当雄县城日均人流量近2万人次,直接撬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4000余万元增量,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赛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赛事保驾护航:标准化赛道与坚固围栏保障竞技安全,241个餐饮商品展销点、14个娱乐点位形成消费矩阵,夜间篝火锅庄舞与当雄艺术团歌舞秀则构建全时段文化体验场景。赛事的经济溢出效应更延伸至产业链上游——牧民通过马匹交易、草场租赁增收,畜产品及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这种“马超”平台与乡村振兴的深度绑定,使赛事成为牧区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作为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当吉仁”赛马会的当代演绎,东日马超邀请赛通过竞技规则的标准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产业融合的纵深化,构建起传统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旅经济的共生模型。其成功实践表明,在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中,特色赛事可成为激活地域文化基因、重构高原经济地理的关键支点。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