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日报

连日来,广西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对居民饮水、牲畜用水及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林区火险等级也已升至高位。当前广西气象干旱旱情如何?成因是什么?气象旱情何时才能解除?为此,4月27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农孟松。

自治区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4月26日,广西平均降水量142.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气象干旱呈反复发展态势。今年年初,气象干旱开始发展。2—3月,得益于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影响,气象干旱有所缓和。4月气象干旱再度发展。

4月19日至25日,我区出现3次中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雨以上降雨区主要出现在桂北及桂南部分地区。各地气象干旱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但由于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象干旱仍较重。

农孟松告诉记者,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维持拉尼娜状态;在拉尼娜发生年份,广西往往会出现秋冬连旱,比如1998年、2000年、2022年等拉尼娜年广西都出现了秋冬连旱,最突出的是1998年8月至1999年4月发生夏秋冬春连旱。

在拉尼娜年份,东亚大槽偏强,广西上空为异常的偏北风控制,比如4月9日至12日,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了大范围大风过程,把北方的沙尘都吹到了广西;除此之外,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水汽输送条件差,导致广西气温偏高降雨偏少,蒸发量偏多。

自治区气象台预计,5月10日之前,广西将有3次中雨过程,局地有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4月29—30日、5月3—5日、7—8日;5月中旬后还有三次中到大雨过程;降雨逐渐增多,雨量分布不均,局地可能会出现旱涝急转。

5月上旬末,全区气象干旱将明显缓解,5月中旬末,气象干旱预计将有望解除。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图片来源:@广西气象

未来三天雨水在线

据广西气象台预计

今天(28日)白天

南宁、崇左、防城港、钦州、玉林等市

和梧州市南部的部分地区

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其他地区多云

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局地中雨

今天晚上

全区大部多云

其中沿海地区局地有阵雨

29日白天到晚上

桂北、桂西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其他地区多云到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局地大雨

30日白天到晚上

桂东、桂南有中雨、局地暴雨

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其他地区阴天转多云

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

广西农业农村部门

多措并举抗旱保春耕

面对今年春季局地气象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全区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科学施策,统筹推进抗旱减灾与春耕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推广科技应用、完善基础设施等综合措施,科学组织春耕备耕工作,积极缓解旱情影响,全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春季农业生产稳定有序进行。


4月24日,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宁村的村民们在翻耕土地、播种育苗。记者 王希 通讯员 廖光福

迅速响应 织密防灾减灾责任网

自治区提前召开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等会议,部署推动春耕备耕、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召开全区和分片区农业旱情和早稻生产专题调度会,于4月19日启动自治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加密调度抗旱工作,推进落实抗旱措施,加快早稻等农作物生产进度。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先后印发《做好农业低温冰冻和干旱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广西早稻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等多份文件,分区域分类型精准开展抗旱指导。自治区累计派出抗旱工作服务队分赴全区各地开展抗旱保春耕指导服务35次,实地指导落实各项抗旱减灾措施。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8期,举办广西植保大讲堂14期,加强早稻、春玉米等主要春种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

资金保障 夯实生产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累计投入2.9亿元用于支持人工增雨作业、采购抗旱物资设施设备、打井灌溉、抽水运水、修缮农田水渠等农业恢复生产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投入超3700万元。全区累计启动抗旱井27551口,其中新增抗旱井2935口;投入抽水设备26.39万台(套),打井、人工抽水累计13.37亿吨灌溉农田。储备救灾备荒种子189万公斤,确保及时调拨种子抗旱救灾,满足补种等用种需求。

科技赋能 节水增效促增收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强化科技支撑,推广高效抗旱技术。推动节水增效,指导落实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叶面喷施、节水技术、推广抗旱品种、改种耐旱作物等技术,提高植株耐旱能力。今年以来指导落实农业抗旱技术1153.79万亩,其中,推广节水技术面积578.33万亩,推广抗旱品种面积370.02万亩。

部门联动 合力攻坚破难题

构建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合作机制。加密雨情、水情和旱情调度,根据旱情的轻重缓急科学调水增雨。会同全区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聚焦受旱偏重地区开展增雨作业,2024年11月以来共开展36架次飞机增雨作业,飞行时长约147小时,开展地面人影作业1060次,增加有效降水约8.3亿吨。深入开展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联合水利部门通过渠道维修、清淤、清障等措施,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截至4月中旬,各地共建设小水源工程89座,建设灌区骨干渠道126.78公里,建设灌区田间渠道418.89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7.99万亩。

当前,全区春耕生产已进入关键阶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加强墒情监测预警,优化水肥管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好抗旱保粮主动仗,为全年粮食产量稳产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丨广西日报微信综合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映 王艳群 通讯员 谭均丽、广西天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