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克什米尔局势持续升级,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对峙的同时,已经发生了多起擦枪走火事件,不过好在没有失控。

当很多人认为印度会就此收手时,印度政府却采取了意料之外的攻势,让巴国内受到重大损失。

关键时候巴方拨通中国电话,提出了什么要求?中方及时给出回应,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击游客事件造成多人伤亡,但到现在也没给出一个调查结果,不过印度已经对巴基斯坦动手了。

印度因为“怀疑”就对巴基斯坦采取了多项驱逐和限制措施,双方在前线地带发生军事摩擦开火,不过目前还没有大幅扩散。

因为印巴是两个拥核国家,外界认为他们在面对军事冲突时会选择“控制”,不担心印度会大规模攻击巴基斯坦。

但印度采取的手段,比直接进攻的威胁更大。

外媒的消息称,印度占据印度河流上游的位置优势,在国内建设有几十座水坝,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截留对巴基斯坦供水。

双方之前签署了一份水资源分配的《印度河河水条约》,但这次莫迪政府声称他们“已经暂停执行条约”。

巴基斯坦全国大约70%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赖印度河提供,且马上到了春耕的季节,这次断水供应是真的让巴基斯坦火烧眉毛了。

巴基斯坦政府甚至威胁以战争来回应印度的断水措施,可见印度河对他们的重要性。



然而巴基斯坦还没有缓过来,又一波冲击来了。

27日多方报道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杰赫勒姆河上游开闸放水,淹没了大片区域。

印度的这次放水行动没有提前通知,所以让巴基斯坦始料未及,指责印度“无视平民生命安全”,对此印度则不予回应。

现在因为河流问题,生活在印度下游地区的巴基斯坦可谓是“两头堵”。

也就是说莫迪不放一枪一弹,就已经让巴基斯坦局势非常危急了,他们对此无计可施。

27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将电话打给了中国,并和中国外长王毅进行通话。

达尔主要阐明了三点内容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局势:

其一是巴基斯坦坚持“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

其二是反对单方面行动导致事态升级;

其三是巴基斯坦会和中国及国际社会保持沟通,且“致力于以成熟方式管控形势”。



有解读认为,巴铁传递的信号比较清晰,就是印度所谓的“恐怖分子”他们也是反对的,不存在所谓的幕后支持。

其二是巴基斯坦不想将事情扩大,导致发生冲突。

其三“成熟的方式”能涵盖克制行动在内的一切应对,也就是说巴基斯坦会选择尽量克制的手段,来应对印度的挑衅行动。

对外王毅外长回应表示:中方始终支持巴方坚定实施反恐行动。

作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

且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

中方的立场客观中立,恐怖分子是各方共同的敌人,明确印巴双方不要发生更大规模的摩擦,展开调查和谈判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印度这次拱火升级,无非是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自身借题发挥。

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民众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措施。

所以为了迎合国内民众的期望,印度政府在调查明确之前,就要对巴基斯坦“下狠手”来平息民愤。

此外莫迪政府不排除想趁着打击恐怖主义之名,强化对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压缩巴基斯坦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其在领土诉求上的逐渐“蚕食”。

印度安全机构表示“克什米尔抵抗运动”是巴基斯坦支持的,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拿出来证据,这已经算“越界行动”了。



其二是美国在背后不断表态“支持印度”,让印度更加肆无忌惮。

印度国内有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访问,国外有特朗普的态度。

即便是知道对巴基斯坦“开闸泄洪”和“断水”会引发国际上的谴责,他们也敢于如此做。

也就是说美国为了在南亚地区扩大影响力,遏制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发展,对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一些行为采取默许或支持的态度。

这让印度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时更加有恃无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之前表现出对印度的“偏袒”,但特朗普在25日修正了说法。

他提出“不会干预印巴双方的冲突,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上千年这里的事情都能自己解决。”

也表明到了实际需要美国调解的时候,他们是不愿意下场的。

中方呼吁双方采取克制和谈判,联合国也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通过有意义的接触和平解决”,这也是给印巴双方找一个出路。

结合现在的情况来看,印度自称在26日已经抓获多名恐怖分子。

但过去两天并没有公布调查进度,却仍然在对巴基斯坦进行民生领域的打击,这种行为是十分不妥当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