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郭小兴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900字)
2025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承认,其竞选时宣称“上任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的承诺实为“玩笑”,只是“夸张表达”。
他说:“显然,人们知道我说那句话是开玩笑,但我也说过会结束战争。”
这一表态再次引发国际舆论哗然,也让外界再次重新审视这位美国总统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1
“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是开玩笑
据美媒统计,2024年竞选期间,特朗普至少53次承诺“当选后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但始终未公开具体方案。
今年1月20日重返白宫后,特朗普迅速开始斡旋俄乌和谈,但不仅在举世瞩目中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大吵了一架,而且至今还没能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时代》周刊记者询问调解时间为何花了这么久,并问特朗普认为战争何时会结束。
特朗普回答道:“我觉得并不算久。我三个月前才开始(协调),而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三年……我刚协调到当前阶段,你就问,为什么拖了这么久?”
他还将责任推给拜登政府,声称 “这是拜登的战争”。他重申:“这是拜登的战争,不是我的。我与此无关。我绝不会发动这场战争,它本不该发生。普京本不会这么做。”
他的实际做法,就是不断施压并威胁泽连斯基让步,导致乌克兰强烈反弹。
截至目前,尽管特朗普声称谈判“接近达成协议”,但俄乌在领土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仍然无解,俄乌战场依旧硝烟弥漫。
2
“加拿大应加入美国成第51个州”是认真的
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特朗普给出了上述看似认真的玩笑,又给出了看似玩笑的认真发言。
他又再次强调其多次提出的“将加拿大并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的言论并非玩笑,而是“认真的领土扩张设想”。
他声称,美国每年在贸易中“损失2000亿美元”,而加拿大“几乎90%的业务都是与美国进行的”,并指责加拿大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支持。
他多次强调,“不需要加拿大的木材、能源或汽车”,并认为吞并加拿大是解决贸易失衡的唯一途径。
他还戏称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为“州长”。
此前,为吸引加拿大民众,特朗普抛出了经济甜头,称若并入美国,加拿大人将享受“大幅减税”和“更好的医疗保险”,并免受“中俄威胁”。这类言论被解读为试图分化加拿大民意,但加拿大民调显示,超90%的民众反对并入美国。
据媒体报道,在3月28日与加拿大现任总理卡尼的通话中,特朗普曾再次提出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想法,卡尼则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在通话结束时,卡尼说:“我们同意在这个问题上保留不同意见。”
《时代》杂志记者尖锐地提问说:“你想要被铭记为一位扩张美国领土的总统吗?”,特朗普则回答道:“不介意”。
此外,特朗普还提及了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等的“战略价值”,暗示其地缘野心可能并不限于加拿大。
3
关税大棒来回反复
特朗普的“关税核弹”同样让世界领教了他的“玩笑”代价。
美东时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执行“对等关税”政策,将关税大棒又挥舞到了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头上。
在中国表达强硬反制的态度并付诸行动后,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又如开玩笑一般,经历了前倨后恭的反转。
比如在对华关税夸张施压之后,特朗普又单方面宣称,中国在与美方进行各种秘密谈判。
对此,在4月24日、25日连续两天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都进行否认,并强调“请美方不要混淆视听”。
从威胁“让中国支付关税”到承认“美国人会痛苦”,从对盟友加税到暂缓执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场反复横跳的“玩笑”,既让市场无所适从,也让美国信誉持续受损。
【正经点评】
说起来,无论是“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还是号称对华关税秘密谈判,都有点像特朗普在忽悠选民。
他最最需要的是什么?
大选期间,他最需要的是再次得到总统宝座;
胜选之后,他最需要的是通过造势,巩固总统职位。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特朗普即使是在推动着对美国而言属于正确的选项,但他的这些“国际玩笑”开得太大了,它不仅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活跃气氛或自嘲幽默,还消耗了国际社会的信任,更让全球投资者对地缘风险的不可预测性感到了担忧。基辛格曾言:“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在特朗普时代,这句话正被不断验证。
显而易见的是,当玩笑从一位手握全球顶尖权力的总统口中说出时,听众真的能轻松地将其归结为玩笑吗?夸张承诺吸引眼球,却透支国家长期苦心经营起来的信用;极限施压看似强势,却招致反制与市场波动。当“玩笑”成为解释,信任的地基便开始松动。
堂堂美国总统,竟然在全世界面前出尽了“洋相”。
资深独立评论员曹甲清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特朗普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和有恃无恐,导致他在并不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下,盲目冲动出招,把一手强大实力、正确选项垫底的好牌,打成了嘘声四起贻笑大方的烂牌(画外音:他和他的团队,都应该虚心地好好学习华夏文化,尤其是孙子兵法)。对于投资者而言,政治人物的修辞术或许能制造短线行情,但长期稳定仍需回归务实外交。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