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夜!中国游客在悉尼QVB遭遇暴力袭击,血染街头...

原本计划的两个月畅游澳洲,却在第一天就被无情打碎。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悉尼市中心的悲剧。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突发袭击,中国游客父亲重伤倒地

4月19日晚,一位中国游客在小红书发帖,讲述了自己和父亲在悉尼维多利亚女王大厦(QVB)亲历的恶性袭击。






当天晚上大约9点45分,父子俩刚抵达悉尼,兴致勃勃地在QVB三楼闲逛,准备拍些照片记录旅行第一天的美好时光。

没想到,楼下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吵闹声,一名穿着浅色卫衣的白人男子情绪激动,边喊边朝他们方向冲来。

来不及反应,男子一脚猛踹游客父亲的脸部,导致老人当场倒地,满脸是血,两颗牙齿脱落,痛苦地失去了意识。


目睹父亲重伤,游客惊慌大喊求救,所幸附近一位热心市民协助报警。

警察很快赶到,拍照取证并调取了商场监控。然而,让人寒心的是,救护车迟迟未到,最后还是警察开车将伤者送往St Vincent’s医院。

医疗系统“掉链子”,受害者无助等待治疗

然而,噩梦还未结束。

到了医院,本以为能立刻接受治疗,现实却令人绝望。

护士只让伤者坐着等待,没有及时止血处理,甚至推脱说“伤口结痂了”,让他们自生自灭。


直到凌晨12点半,父亲才进行CT检查,初步诊断为双侧下颌骨骨折。

漫长等待后,凌晨四点才被安排住院,而病房中竟有三张床位空着。

次日确认需要手术,但鉴于对当地医疗的不信任以及家属的担忧,他们最终决定购买紧急机票,于4月21日飞回中国接受进一步治疗。

这场满怀期待的旅行,就这样草草收场,留下一段痛苦记忆。

华人社群震动:“天黑别去City!”

事件曝光后,小红书、微信群等华人社群炸开了锅。

不少在澳洲生活多年的华人现身说法,提醒:

  • “悉尼市中心晚上太危险了,尤其是Townhall、Central一带,天黑后最好别逗留。”

  • “City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安全地方了,晚上九点以后就尽量避开吧。”



还有网友指出,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追责,针对袭击者提出“种族歧视”“普通袭击”“严重身体伤害”等指控,争取应有的赔偿。

更有不少人提到,QVB作为案发地,也可能存在安全管理疏漏,有责任保障游客安全,可以咨询律师,探讨是否可以将商场列为共同被告。


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疫情之后,澳洲大城市的治安问题日益凸显。

精神疾病患者、吸毒者、无差别暴力袭击……这些已不再只是新闻,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风险。

这起悲剧,是一声警钟。

无论是在澳洲旅游、留学还是长期生活的人,都必须提高安全意识。

尤其是在夜晚、在偏僻或人流稀少的区域,要时刻保持警惕,远离可疑人员,必要时立即报警求助。


在灯火辉煌的悉尼CBD,在最繁华的QVB,暴力可以在一瞬间降临,粉碎一场原本美好的旅行。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无数海外华人需要面对的现实。

希望受伤的父亲早日康复,也希望所有在异乡打拼、旅行、求学的朋友们,都能记住一句话:

无论在哪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墨尔本又乱了!女权与LGBT爆发冲突,警方动用胡椒喷雾

上周末,素有“抗议之都”之称的墨尔本,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不过,这一次的抗议并非单方面的呼声,而是两大阵营直接“同场对峙”,最后甚至演变成了混战

谁和谁打起来了?

冲突发生在市中心Spring Street的维州议会大厦外,

一边是代表女权立场的组织Women's Voices Australia
另一边则是支持LGBTIQA+群体权益的示威者。


原本,女权团体计划举行一场抗议,反对维州政府提出的新法案改革——这项改革旨在将LGBTIQA+群体纳入反歧视法律的保护范围。

而得知这一动向后,跨性别权益支持者也迅速发起了反向集会。

当天超过400人聚集在议会大厦周边,气氛剑拔弩张。

尽管警方一开始就设立了人墙,试图隔开对立双方,但随着情绪升温,冲突还是爆发了。


局势失控,警方介入

据目击者描述,双方爆发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有人推搡、挥拳,局面一度混乱不堪。

为了迅速控制局势,警方被迫动用了胡椒喷雾,试图驱散人群并恢复秩序。


最终,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在混乱中被警方逮捕。
更令人担忧的是,过程中有人向警员投掷杂物,导致四名警员受伤,所幸伤势无生命危险。

警方事后表示,虽然大部分抗议者都是和平示威,但极少数人的激进行为令人遗憾,也严重干扰了公共安全。


背后的矛盾:不仅仅是抗议

这场看似偶发的冲突,其实折射出当下澳洲社会对于性别认同、法律保护边界等议题的深层分歧。

  • 一方面,女权团体担忧,在某些立法改革中,女性专属空间(如避难所、运动赛事)可能因此受到冲击。

  • 另一方面,LGBTIQA+群体则呼吁社会给予跨性别者等更多法律保护,防止歧视和排斥。

两种观点在当下的社会讨论中频频交锋,而在墨尔本这样多元又开放的城市,这种矛盾尤为激烈和公开。


抗议频繁,社会该如何包容不同声音?

墨尔本近年来频频因各种抗议活动登上新闻头条,从环保、房价,到疫苗和性别议题,这座城市似乎正在成为多元社会矛盾碰撞的缩影。

但无论立场如何,和平表达诉求,理性沟通,才是维护多元社会活力的基础。

当对立走向极端,失去对话的空间时,最终受伤的,只能是整个社区。

此外昨天清晨,墨尔本CBD再度传来惊人消息——


在短短数小时内,Elizabeth Street附近接连发生两起恶性暴力事件,两名伤者紧急送医,现场血迹斑斑,令人震惊。


凌晨突发:21岁男子遭少女持刀袭击

第一起袭击发生在清晨5点30分左右,地点靠近繁忙的Flinders Street Station。


一名年仅21岁的男子,与一群聚集在Hearns Hobbies店外的青少年发生争执,不料其中一名少女突然动手,用刀刺伤了他。


根据目击者描述,这名少女身边大约有10到15名同伴,似乎是结伴而行。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封锁了案发地段的人行道进行取证,街头可见触目惊心的血迹,气氛一度紧张。

目前,受害男子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警方也正在全力追查涉案青少年的行踪。

正当警方忙于调查时,第二起袭击事件又接踵而至。


早上7点30分左右,在距离第一案发地仅数米之遥的Elizabeth Street与Flinders Lane交界处,一名女子同样遭遇了暴力袭击。

据悉,事发时女子只是向路人询问打火机,没想到却被突然围攻——数名不明身份人士对她拳脚相加,将其击倒在地。


事后,受害女子被发现倒卧在Rozzi’s Pizza餐厅外,满身是血,伤势严重,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警方随即封锁了Flinders Lane部分路段,并在上午9点左右解除了管制。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不仅如此,今天早上墨尔本市区还发生了另一宗严重事故。

La Trobe Street上,一辆汽车失控冲进电车站,导致两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受重伤,目前已被送往医院抢救。


这一连串事件让本就繁忙的墨尔本市中心笼罩上一层紧张氛围。


警方呼吁,目击者或知情民众尽快提供线索,协助调查,以尽早缉拿肇事者归案。

连续的暴力案件和交通事故,让今天的墨尔本市中心充满了不安与警惕。


无论是深夜出行,还是清晨通勤,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目前警方正在加紧调查,市民也被提醒,近期经过Elizabeth Street、Flinders Street、La Trobe Street一带时要保持警惕,尽量避免独自行动,遇事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城市很美,但安全第一。


愿每个人在这座繁忙都市中,都能平安归来。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