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还释放贸易缓和信号的特朗普,一夜之间态度又变了。

"除非中国拿出实质好处,否则关税一分不降"——这番强硬表态震惊各方。所谓“实质好处”,如:将“中国市场对美开放”

短短24小时内,中美贸易关系再次陷入迷雾。特朗普究竟在想什么?为何如此频繁转变态度?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将面临6万亿美元国债到期压力,这一数字创历史新高。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近期频繁释放对华和谈信号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国内经济压力,特朗普需要寻找快速解决方案。

美国消费者协会最新调查指出,自贸易战开始以来,普通美国家庭每年额外支出增加2300美元。

这些隐形成本主要来自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从电子产品到服装鞋帽。



白宫经济顾问团队上周三向特朗普提交了一份长达87页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关税政策对美国各州经济的影响。

报告结论显示,中西部农业州受到的负面冲击最为严重,这恰好是特朗普的重要选民基础所在。

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读完报告后陷入沉思,随后要求团队提出多种应对方案。

中美关系专家指出,特朗普政府近期提出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50%-65%的方案,表面看是让步,实质上仍远高于正常贸易水平。



中国商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明确表示,没有与美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关税谈判。

发言人强调:"中方立场始终如一,美方单方面加征的关税应当全部取消,解铃还须系铃人。"

股市对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反应剧烈。

道琼斯指数在4月25日特朗普发表新声明后下跌超过300点,标普500指数跌幅达1.2%。

投资者普遍认为政策不确定性是当前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团队内部分歧明显。

据白宫知情人士透露,鹰派代表主张保持高关税以"制衡中国",而以财政部长为首的务实派则担忧关税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特朗普本人则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这也解释了他频繁改变立场的原因。

中期选举临近,民调显示经济问题是选民最关注的议题。

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改善经济数据提升支持率,但同时又不愿放弃"对华强硬"的政治形象。这种两难处境导致其政策摇摆不定。



国际贸易专家分析,特朗普在4月25日空军一号上的表态,既是对中方否认谈判存在的回应,也是对国内选民的政治表态。

他表示要求中国提供"实质好处",实际上是为未来可能的降低关税政策预留退路。

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执行董事杰克逊表示:"我们已经向政府提交了详细数据,证明关税政策正在伤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希望白宫能听取商界的呼声。"

亚洲市场对特朗普新表态反应强烈。

东京股市日经指数下跌2.1%,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达1.8%。分析师认为,全球投资者对中美贸易关系持续恶化的担忧加剧。



特朗普在声明中提到已与中方通电话,但声称要到"合适时候"才会公布细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次日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否认此说法,强调:"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问题,但目前并没有进行特朗普总统所称的通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警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可能导致全球GDP减少0.5个百分点。报告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多边机制解决贸易争端。



随着6月份国债到期日临近,特朗普政府面临巨大时间的压力。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方需要在对华强硬立场和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目前看来,这种平衡仍然难以实现。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频繁释放信号来测试中方底线,而中方则坚持原则立场,拒绝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短期内达成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信息来源:
1. 《华盛顿邮报》2025年4月25日特朗普空军一号声明专题报道
2. 中国商务部2025年4月2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记录
3. 美国财政部2025年第一季度国债到期报告(No.2025-Q1-TR-06)
4. 彭博社2025年4月24日《美国关税政策与市场影响分析》
5.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2025年4月对华贸易政策声明
6. 《金融时报》2025年4月22日中美贸易关系专题分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