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锚定“生态浚县、多彩浚县、美丽浚县”发展目标,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系统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推动城市生态建设从“点上突破”迈向“全域提质”。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和谐的城镇环境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建设,以生态价值转化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

高位推动持续向绿而行

浚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以林长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围绕建设高质量“美丽浚县”目标,明确打造“四季有景、色彩绚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省级森林城市样板”目标,统筹推进“八大工程”“两大活动”建设任务。通过建立党政领导负责制,将创建工作列入林长制考核体系,有效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组织支撑。

围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浚县把发展林业作为“生态立县”的最佳选择,全面推进高质量“美丽浚县”生态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6万亩,林木覆盖率21.1%,农田林网控制率90%,水源地森林覆盖率85%,生态廊道绿化率超95%,林业总产值3亿多元。涉林案件结案率连续5年保持在100%,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5年控制在0.9‰以下,有害生物成灾率连续5年控制在0.4‰以下。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工作

构建三级林长制体系。设立县级林长16名、镇级林长11名、村级林长439名。制订《浚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等,将林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夯实部门责任。

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坚持技防、人防相结合,累计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12万余亩,有效控制浚县有害生物疫情的发生。

国土绿化优生态。按照“沿大路、可闭环、能观赏”的原则,高质量建设2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50公里;坚持“多色彩、大组团、看不透”的绿化方式,高标准完成鹤浚快速通道、永定线、内罗线等11条骨干通道绿化120余公里;坚持“适地适树、能绿尽绿”原则,完成象山、善化山、同山等荒山荒坡荒沟生态修复工程800亩;坚持乔木与灌木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完成共渠、卫河等“美丽河湖”绿化60多公里。

城市美化增颜值。打造优化游园景观,提升城市颜值。新建大运河省级湿地公园、楷园、健逸园等街心游园,推进卫河路、浚州大道、云溪路、大运河滨河文化公园等绿化提升项目,新增城市绿地面积约77330平方米。以海棠谷、浚州公园、芳华园等30个游园为重点,增植海棠、樱花等开花植物7000余株,形成“步移景异,色彩缤纷”的城市景观。

强化林木和林地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制度,强化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开展森林湿地调查监测和森林督查,及时更新林地“一张图”,真正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林”,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守住森林防火底线。对大伾山、浮丘山、卫溪街道姑山、黎阳故城森林公园、屯子镇(象山、善化山、陈山)、白寺镇白寺山、小河同山等重点区域开展巡山护林5300次,排查整治隐患点210个。

持续加大古树保护力度。以林长制为牵引,建立健全古树动态监测体系,实行“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保护措施,建立古树保护长效机制,守好身边的绿色“活化石”。

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基础在群众。群众是“创森”的受益者,更是“创森”的主力军。浚县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浚县还积极开展“护绿使者服务行动”“我与树同成长”等一系列爱绿、植绿、兴绿、护绿活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加,打造“青年林”“成长林”“纪念林”等,认建认养绿地、保护林木等蔚然成风,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岳珂、卢一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