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一段婚姻。
这几年的生活算是比较安定,有老婆的人了,而且还有一帮子兄弟,是亲亲的堂兄弟。
有人考证,这里的从弟指的是李幼成、李令问等人,李家弟兄们仿石崇金谷园之会,举办了这次“文人雅集”。
宴会肯定是热闹的,飞觞行令吟诗作赋,宴罢将诗汇编成集,大家推举李白作序,便诞生了这篇脍炙人《春日夜宴桃李园》。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唐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一作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一作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李白开篇就感叹人生苦短,光阴流逝,必须及时行乐。其实他们当时都算是年轻人。
及时行乐是李白永久的诗文主题。
“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
这篇文中,太白先生直接就说“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代有名的序文不少,能流传千古者却不多,第一当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二就是李白这篇《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第三则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不少,但是这篇文章也是不错的。
霍松林老先生评价:“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