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中央通报,风波终了
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泥塑神像不讲话,木雕菩萨不救人。
三河市颜色禁令舆论至今,面对公众不停追问不断探寻真相背景下,官方有了定调。通报字数不多百来字信息详而全面。
通报指出:三河市在城市管理中,盲目角色,机械执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为什么百姓会感觉明明颜色涂改不合实际需求,仍然还是被执行;为什么外界呼声那么大事情发酵那么久,三河有关始终不曾正面回应。答案是他怕啊!谁怕,领头的怕。
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另关于《城市规划导则》曾特别标明,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其余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等禁止性规定。本身有为公平原则区别对待,这些全是基础事实。
即便想反驳也没理由。
经查证强调:个别干部急于求成,政绩观错位,官僚主义严重,未经充分验证和征求意见,退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脱离国内外品牌却别应对等禁止性规定。
可见所谓《导则》只是个别人关起门瞎捣鼓自认为满意的作品。
脱离百姓意见,与公众实际需求相悖了。
至于改色推动为何来的那么快,通报指出,为推动牌匾改色快速见效,曾两次展开百日攻坚行动,这就说得通了。《导则》本身未经合理验证脱离事实基础,全凭喜好,推行过程遇阻可以预见,但为提高进度,两度百日攻坚难怪进度那么快。
可以说每一步都踩在雷点上视若干规定无物。
通报还指出,该市频繁进行工作调度,搞排名通报,加重基层负担,甚至“一刀切”。对1800余块牌匾改色,对医院红色标志性十字改成绿色,引广泛不满。
时任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已受到免职处理。
通报百余字字越少,事越大,通报中规中矩。但连续四字、五字注明就很能说明问题。说明这种现象已到忍无可忍地步,说明到了必要花大力气解决问题的时候。
三河招牌事件中,把脱缰的权力,任性的施为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此荒诞,罔顾百姓实际需求,他们是怎么想的?用尸位素餐四个字形容,在恰当不过。
通报中有句话值得思考: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典型。这系列问题普遍,难以根治,是很多地方经常性突出类问题。此次中央通报,恰好给了这些人一记警钟。
让这些沉醉于形式之一的人幡然醒悟。
其实不止三河市,通报中提及内蒙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在建,互联网+服务”场所,背离实际需求。搭车建设数字液晶屏,彩屏48块,耗资227.53万元。
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参观,平日基本处于关闭状态。还有投入1200万元搭建人才管理系统,有的建成后就停用,最终费用转嫁给银行等。
这更像是为迎合喜好而建设的“面子工程”。
这些事告诉我们,形式主义遍地开花,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毒药。
需要更强有力,更透明直观的监督办法。
其实我倒认为把监督权交给百姓,全程透明或更有效果。彻底撕开一些人用于面子,绩效而无实际意义的遮羞布。
三河事件给了所有人一个提醒,每一次曝光,每一次问责都是对形式主义的打击。而互联网已成当下,监督正义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朝为官,当为人民服务。
如若不然,不如回家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