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进到赛场,要做好心理准备,分贝可能会超出想象。”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综合训练馆门口,几个刚从赛场走出来的选手提醒道。因为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分站赛这几天正激战正酣,往常显得有些安静的场馆,变得无比热闹。

走进击剑馆,还未进到内场时,就能听到各种各样与击剑有关的声音:器械之间的碰撞声、比赛鞋在剑道上产生的摩擦声、比赛结束后教练与队员的复盘声……在这个不算大的空间里,可谓“声声入耳”。



在昨日的比赛中,主场作战的上海运动员颜颖慧获得男子佩剑个人第一名。



颜颖慧获得男子佩剑个人第一名

准备很细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击剑选手而言,一把可靠的剑是驰骋赛场的基础。走进本次全国冠军赛的准备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与剑有关的装备,用运动员的话说:“每次上场前,我们必须确保这些装备能发出声音,才能在比赛中一展身手。”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每位参赛者的准备,都十分细致。

女子佩剑32强赛前,上海队的顾佳蓉悄悄提着心爱的击剑,回到准备区,随后开始一系列“微操”。她首先穿上比赛用鞋,在不算大的空间内做了几个弓箭步和几次前后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鞋底与地面不断发出摩擦声。“击剑比赛对移动的要求很高,所以鞋子的感觉很重要。”随后她和几个晚些进来的队友一起,调整着鞋带的松紧度。在一次次摩擦声后,几位女剑客终于找到最舒服的感觉,脸上也露出笑容。



搞定比赛鞋后,调整那把击剑成了重中之重。在比赛场外的过道边,几位选手正用脚调整着剑头的角度。“保险起见,每场比赛都会多准备几把剑,以便发生状况时可以更换。”看着弟子认真准备,一旁的教练笑着说,“偶尔比赛节奏被对手掌控时,也可以通过申请更换器械来干扰对手,所以每一把剑都要调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模式。”

嗓子有点干

击剑是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本次冠军赛的比赛项目佩剑,因为可以使用刺和劈两种方式得分而更加刺激。每得一分后,场上的选手、场边的教练和场下的队友都会忍不住大喊庆祝,越来越高的分贝让赛场氛围火热,也带来了特别的问题——嗓子容易变干。

昨日的比赛中,上海女将刘彬淑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八强。每场获胜后,她都会让教练帮拿瓶水,一方面是补充比赛中消耗的体能,另一方面是给得分后不断高喊的嗓子降低压力。“在比赛中要打出气势,也可以舒缓一下心理压力,所以教练一直提醒我们要喊出来。”上海队的几位女选手说,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看来以后可以考虑准备一点润喉糖,避免嗓子因为喊得太多而变得干哑。”



事实上,不止参赛选手嗓子干哑,在场外观战的队友和亲友,一场比赛下来声音也能听出明显变化。夺冠热门傅颖的每场比赛,都能听到来自场外队友的热情加油和呐喊,获胜后,作为师姐的她不忘提醒热情的师妹及时补水,“别把嗓子喊坏了,留一点给以后的自己用呢,要想得远一点。”这位在场上沉着冷静,几乎没有太多波动的女剑客,走下赛场后的这句提醒,引来一阵笑声。

提示可不少

紧张激烈的8进4淘汰赛后,全国冠军赛进入短暂休整,喧闹了一整个下午的赛场变得安静下来,选手回到准备区休整。不过在赛场外的走廊上,依然能听到教练与队员复盘比赛,不断提示动作细节的声音。



顾佳蓉(左)和教练

“小刘,刚刚发挥得不错,但是不能忘记,比赛中不要打得太被动,要敢于进攻。”走廊上,上海女子佩剑队主教练荀黎煜正给弟子刘彬淑讲着技术细节,“脚步移动要更灵活一点,不要站死了,用小碎步前进,去寻找机会。”说罢,荀指导示范起来,“像这样,明白吗?内心要坚定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看起来,师徒俩已经找到下一阶段训练的重点。

准备区内也有不少教练拉着队员重复着技术动作,“出手要更快一点,不要犹豫,一犹豫就会露出破绽”“动作要做完整,不要半路停下来,这不是好的选择”……一声声提醒背后,寄托着教练对弟子的期望,或许也象征着中国佩剑在洛杉矶奥运周期重新启航,再塑辉煌的信心。

主场夺冠前

伴随主裁判举手示意得分有效,记分牌定格在15比10,剑道上的颜颖慧和教练席上的上海男子佩剑队教练陈昊聪不约而同地举起双臂,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对主场作战的师徒,圆了冠军梦,在这片最熟悉的场地上,登上最高领奖台。



颜颖慧(左)和教练

根据比赛阶段不同,这一站全国冠军赛设置了不同的比赛场地,在决赛前,陈昊聪和颜颖慧师徒先后经历了铺设10多条剑道、有些嘈杂的小组赛和第一阶段淘汰赛,4条剑道并排、考验选手和教练专注力的第二阶段淘汰赛,以及只有一条高台剑道,规格与奥运会、全运会决赛类似的奖牌赛场地。在前两个阶段和半决赛中,作为临场指导的陈昊聪,向弟子面授机宜的频率并不高。“这次比赛颜颖慧的状态不错,从赛前就呈现出很积极的势头,加上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我们对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陈指导赛后透露,“教练组也有让他在前几轮锻炼一下临场调整能力的考量,既是为后续更加激烈的比赛打基础,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去发现一些问题,再进行针对性调整。”



颜颖慧(左)在比赛中

直到目睹颜颖慧顺利跻身决赛,距离冠军仅一步之遥后,此前始终“看得多,说得少”的陈昊聪教练,终于亮出了底牌。在决赛前那段短暂休息时间里,他把弟子叫到场地边的准备区,小声地布置着决赛中的战术。“主要是要打好开局,争取利用步伐和移动上的优势,努力占据场面的主动。”颜颖慧坦言,刚开始听到这个战术时,他有些担心,“因为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很快适应,把它执行好。”

全新的战术加上决赛的紧张感,让颜颖慧的发挥出现波动。在开局阶段如愿拿到些许优势后,他在中局阶段遭遇对手反扑,场面一度有些被动。此时,陈昊聪教练利用短暂的补水时间,让弟子放下心理包袱,“我告诉他别想太多,发挥出自己训练的水平就好。”他对弟子说:“不一定是每一剑都必须按照赛前的计划来,可以随机应变,你打得舒服就行。”在这一分钟的补水时间过后,颜颖慧找回感觉,将自身擅长的反击与赛前制定的针对性战术结合,很快再度占据主动,最终将冠军收入囊中。



颜颖慧(右)和教练

颁奖仪式结束后,颜颖慧特意叫上陈昊聪教练一起,留下了一张属于冠军师徒的合影。“今年还有很多重要的比赛,接下去的全国冠军赛分站赛、粤港澳全运会等,这个冠军算是个好的开始,希望之后通过和教练的沟通和不断努力,继续提高自己的水平,争取拿到更好的成绩。”这位全国冠军指了指脖子上挂着的金牌,自信地说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