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和毛主席是老朋友,但两人见面次数并不多。
毛主席有一次宴请齐白石,席间他和齐白石表示,“你有一幅画上有我的名字”。齐白石闻言愣住了,当时,他并没有送过画给毛主席,又何来画上有毛主席名字之说呢?
当毛主席让秘书把齐白石那幅写了他名字画拿来后,齐白石愣了,还想要拿回这幅画。
这是怎么回事呢?毛主席手中的齐白石画是什么样子的?为何齐白石着急抢回?
相互赏识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但少有人知齐白石也是书法篆刻家,他的篆刻技艺比绘画要强些,就连毛主席都颇为喜爱、赞不绝口。
齐白石他父亲是木匠,他小时候就边读书边和粗木师傅学习木工。
可齐白石并不喜欢做粗器,他和母亲说想要学习做细木工。
齐白石母亲很疼爱他,几乎不会拒绝他的要求,再加上做粗器需要大力气,有时候还得爬高墙,齐白石母亲担心儿子会受伤。
于是,齐白石母亲便和他父亲建议,让齐白石学习一门轻松的手艺,比如雕花就很好。齐白石父亲斟酌过后,同意让齐白石改学雕花木工。
为了让齐白石学到真正的雕花木工手艺,齐白石父亲特意找到白石铺名气最大的雕花师傅——周之美。
周之美的雕花手艺是白石铺一绝,在他的雕刻刀下,花草和人物栩栩如生,仿佛风一吹,它们就能从木头中走下来。
此时的周之美年近四十,他也想将自己的雕花手艺传下去。经过周之美一番考察,齐白石成功拜入他的门下。
周之美对齐白石这位聪慧、机灵的徒弟非常满意,齐白石也愿意下苦功夫琢磨雕花木工,这让周之美很欢喜,将一身的本领全部交给了齐白石。
那时候,周之美只要接生意,总会带着齐白石上门,他和顾客介绍齐白石说,“这是我的徒弟,等他学成了这门手艺,一定是我们这一行的能手”。
周之美还说“我做了一辈子的工,将来面子上沾着些光彩,就靠在齐白石的身上啦”。足以看出,周之美对齐白石的爱护和认可。
齐白石也没有辜负周之美的期望,他在周之美平刀法上琢磨改进了圆刀法,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此外,齐白石在雕花样式上也做了改进,会雕刻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或是民国插画小说,增加了趣味性。当时,很多人都称呼年纪轻轻的齐白石为“芝木匠”,夸他“大胆创新”。
有一次,“上宝山”道观需要做一块“二龙戏珠”雕刻插香板。由于尺寸太小,长仅5寸,宽才5分,很多老师傅都失败了。
齐白石知道后便跃跃欲试,周之美劝他不要逞能,“好做的活,人家不早就做成了,还等你去”。
可齐白石不乐意,他独自上了道观,把活揽下来了。
齐白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刻坏了好几块插香板才终于成功。此后,白石铺一带都称呼齐白石叫“木匠王”。
不过,齐白石声名远扬还是靠他的画技。但他这些年都没有丢掉他的雕刻技术,在篆刻领域也做出了不小的成果和贡献。
毛主席就特别喜欢篆刻艺术,他收藏了许多名家刻制的印章。
在得知齐白石不仅画画好,篆刻技艺更出色后,毛主席更加想要和齐白石相交,可由于局势不稳,两人直到1950年春节后才正式见面。
这次见面,为两人“抢画”埋下了伏笔,发生了什么呢?
二人“抢画”?
1950年春节刚过,毛主席就邀请齐白石来中南海做客。
齐白石和毛主席同为湖南湘潭人士,当晚,毛主席特意交代要做一桌子家乡菜招待齐白石。
毛主席和齐白石说“我俩还称得上同名兄弟,你原名纯芝,我原名润芝,两人小名都叫‘阿芝’。你年长,我该尊称你一声老哥哟”。
齐白石被毛主席的幽默话逗笑,一顿饭让他成为了毛泽东的“大哥”。
在《毛泽东与齐白石》影片中有这样一幕,毛主席考虑到齐白石年纪大,特别嘱咐厨师把红烧肉炖烂一些。
席间,毛主席突然问齐白石“这道红烧肉是不是地道的家乡风味”,齐白石皱了皱眉说“烧烂了一点”。毛主席笑了笑,和他解释了一下原因,齐白石也笑了。
两人相见恨晚,毛主席和齐白石在香山双清别墅散步时,突然问齐白石,“听说国内外不少的收藏家都在收藏你的字画,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今后是否可以收藏先生的作品呢?”
这句话问到了齐白石的心坎上,怎么说呢?
齐白石早听说毛主席是篆刻艺术收藏家,他曾为毛主席精心镌刻了两枚寿山石印章,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送给毛主席。
这回,毛主席开口,齐白石立即笑着说“当然可以”。
很快,齐白石就托人把自己专门为毛主席镌刻的印章送来。
毛主席拿到印章后特别欢喜,又在中南海宴请齐白石,还请来郭沫若陪同。
毛主席感谢齐白石送他印章又送了一副画作后,齐白石愣住了,他诧异问道“我何时为主席作过画?”
毛主席但笑不语,直到饭后才让秘书把他裱好的画拿出来。
这是一幅“老牛图”,一颗茂密的李树下有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侧着头望着树上的小鸟发呆,也不知道它在想什么。整幅画和谐有趣,引人遐想。
毛主席喜欢这幅画是因为此画笔墨颇具气势,老牛一气呵成。
齐白石看到画后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这幅画是他随笔之作,那为何会交给毛主席呢?
齐白石有一个习惯,会用练笔画包裹印章。给毛主席送印章时,齐白石忘记了这件事,就让这幅画跟着印章一起送到毛主席手中,而印章刻的字也印到了画上。
齐白石和毛主席表达了歉意,提出把这幅“老牛图”拿回去,重新画一副再送给毛主席。
不料,毛主席不乐意了,他说“不必,大可不必,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嘛”。而且,画上还有他的名字。
齐白石见状便提出让毛主席和郭沫若在画上题字。
毛主席写了“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写了“画圣胸中常有诗”,恰好构成了一副题画联语。
齐白石拿着画对毛主席和郭沫若说,“多谢二位夸奖,我可要把它拿走啦”。
毛主席这才反应过来,不由得哈哈大笑。
这幅“老牛图”被齐白石收藏,是他的得意爱画之一。
参考资料:
[1]上观新闻 《毛泽东与齐白石曾争夺一幅“废画”,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1023
[2]长江经济网 《齐白石和雕花木匠师傅周之美》 20220120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物传记片的新尝试——评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 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