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东局势,可谓是跌宕起伏。俄罗斯和伊朗刚签下20 年能源合作协议,美国航母战斗群就火速开进波斯湾,这场美俄伊的三角大戏里,有人组联盟,有人秀肌肉,有人在风中凌乱。



俄伊能源合作,是非西方阵营的“反制裁联盟”。由于美国制裁,伊朗陷入能源危机,最近被天然气短缺折腾得够呛,国内电力短缺,发电厂三天两头停工。这时候俄罗斯突然掏出"天然气大礼包":今年先送 18 亿立方米,未来或达550 亿立方米!顺带投资40亿美元开发伊朗油田。这种"供气 + 投资" 的组合拳,直接让伊朗解了燃眉之急。俄伊《全面战略伙伴条约》明确“无条件尊重领土主权”,并允许俄罗斯改造伊朗港口和机场,此举不仅强化了俄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还为俄提供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威胁美军在中东的后勤网络。



美国航母 "秀肌肉" 背后的焦虑。这边俄伊卿卿我我,那边美国急得直跳脚。五角大楼一声令下,"卡尔・文森" 号和 "哈里・杜鲁门" 号航母直奔中东,表面上是“保护盟友”,实则意图通过军事存在遏制俄伊合作。但航母可不是省油的灯 —— 每天烧掉 600 万美元,一年光油费就烧掉 22 亿美元。暴露了美国在中东的“高投入、低回报”困境。

欧洲的"天然气困局"。欧洲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欧盟刚宣布要禁止新的俄罗斯天然气合同,试图摆脱"俄气依赖";另一方面,俄伊合作让伊朗突然变成 "天然气土豪",欧洲企业偷偷搓手:"要不…… 咱们买伊朗气?"但美国的制裁大棒悬在头顶。欧盟搞出个INSTEX 结算机制,想绕过美元和伊朗做生意,但效果有限。欧洲想喝口便宜天然气,咋就这么难?



美国的 "中东困局"。想当年,中东国家都得看美国脸色吃饭,现在却各怀心思。沙特表面跟着美国喊打喊杀,私下却和伊朗眉来眼去,还偷偷买俄罗斯原油。土耳其一边收美国的 F-35 订单,一边和俄罗斯搞天然气管道,玩得不亦乐乎。以色列嘴上说感谢美国支持,却和伊朗在叙利亚 "暗战"“明争”,让美国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当这边美俄在中东互撕时,中国默默捡漏。中伊 25 年合作协议落地开花,德黑兰地铁扩建、波斯湾天然气管道项目干得热火朝天,连沙特的红海新城都找中国修光伏电站,妥妥的 "中东基建包工头"。给沙特送 "天眼" 无人机监控系统,帮巴林建网络安全中心,为阿曼培训反恐人员,不搞军事威慑,只卖实用技术。

中东正在改写剧本,美国的 "航母霸权" 不好使了。俄伊的 "能源 CP"、美国的 "烧钱航母"、欧洲的 "天然气纠结",共同上演着中东版《权力的游戏》。当美国还沉迷于 "航母威慑" 时,中俄伊已经用天然气、人民币和基建,织起了一张新的地缘大网。或许,美国真该改改剧本了 —— 从 "世界警察" 变成 "吃瓜群众",这滋味,估计比中东的沙子还扎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