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济南交通”微信公众号接连推送了几条消息。
4月8日,推送了文章《道路刨掘大揭秘—聊热入济篇》。
4月22日,推送了文章《城市“变形记” 刨掘再揭秘》。
4月25日,推送了科普动画《宝子们,我挖到了济南总是刨路的原因了!》。
“济南交通”是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的官方账号。
这些消息主要为公众解答了一个问题,济南为何老修路?
北纬君仔细看了下,几条消息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相信能解开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或者说,化解大家心中的不满情绪。
相比内容,北纬君觉得更重要的是,态度很诚恳。
这一点,很关键。
01
修路频繁是个老话题。
问题不只出现在济南。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各大城市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济南,每天需要从大街小巷穿行,所以会对济南修路感受更深一些。
网上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济南是“一城铁板半城土”。
坦白说,大家意见很大。
想想也是,如果你生活在修路施工现场周围,出行不便不说,天天光听铺路钢板的“咯噔”声,就能让人崩溃。
这样的事,媒体也曝光过很多次。
这次,“济南交通”能够主动站出来,积极回应问题,先不说回复的内容如何,态度首先值得肯定。
面对公众的不解和质疑,不能回避问题,更不能掩耳盗铃。
唯有态度诚恳、主动回应,才能有效疏解社会情绪。
02
再说下“济南交通”推送消息的内容。
不是专业词汇的堆砌,而是用大白话回答问题。
这样的回应,才能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
简单说,济南最近刨路有两个原因。
一是供暖升级,二是雨污分流。
为什么反复刨路?
因为地下管线复杂,多个项目通常无法同时实施,需要按序施工。这就造成了一段路总是“反复开挖”的错觉。
同时,还要兼顾市民通行,一条路通常只能左右两侧分开施工。
25日推送的视频中说,“反复”刨路,其实是各部门在极限条件下打出的组合拳。
换句话说,已经是排列组合的最优结果。
看完这个视频,基本就能知道济南经常刨路的原因了。
关于修路的疑问和意见,大家可以及时反映。
这就是要积极听取社会意见,不合理的施工会进行改进。
03
里面说,市交通运输局特别推出“济南城市道路监督服务”平台,微信搜索“济南交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对于修路投诉、堵点吐槽、拍照举证,动动手指全搞定!
同时,详细列出了投诉、提意见的方式。
北纬君觉得,这是真正重视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态度。
想起一件媒体报道过的事。
2015年下半年,济南市区因海绵城市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和高架路建设等原因频繁修路,导致交通长时间极度拥堵。
当年10月25日,有网友在济南市政府官方网站市长信箱栏目中,向济南市政府抱怨:“麻烦借颗原子弹把济南炸了重建”。
面对抱怨,济南市政府没有推诿或删除建议,而是积极回复。
这样的态度,赢得了不少网友点赞。
如今,“济南交通”主动让大家“吐槽”“找茬”,态度愈发真诚。
04
当然,这并不是说“刨路”有理。
尽管供暖升级、雨污分流都是有利于市民生活、城市发展的民生工程,但在施工时依然要把对市民的影响考虑周全。
不能用“阵痛”当借口,“痛”个没完没了。
规划再科学一些、准备再充足一些、施工再细致一些、速度再加快一些,大家也就都方便一些。
通俗一点说,别把好事办膈应了。
不从刨开的路上走,就不知道有多影响通行;不住在施工道路附近,就不知道生活有多不便。
既然一切是为了大家好、城市好,那就把好事办好。
北纬君注意到,最近有几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强对济南市主干道各类维修工程管理的建议。
比如说: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加强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
优化交通组织,缓解拥堵。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注重市容恢复,提升城市形象。
这些建议都很好,相关部门也在官方网站上作出了积极回应。
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找来看看。
最后,再次为“济南交通”主动、诚恳的态度点赞。
同时,也真诚希望好事办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城在北纬36度”微信公众号
编辑:高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