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一个朋友亲口讲述,由我整理成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分享,希望能给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以警示。
正文:
我至今记得1993年秋天的那个早晨。
灶台上飘着荷包蛋的香味,母亲背对着我,快速把两个白生生的鸡蛋倒进弟弟碗里。
十岁的我攥着黑面馒头站在门口,听着她小声念叨:"丫头片子吃那么好做啥?"
那天的阳光把弟弟碗里的蛋黄照得金灿灿的,刺得我眼睛生疼。
在我们农村,这样的场景再平常不过。
小时候村小学的围墙外,常年蹲着三五个背着弟弟上学的女娃;
谁家灶台要是飘出肉香,准是儿子要期末考试了;
就连村口老槐树下的闲话,也总绕着"谁家媳妇又生了个丫头"打转。
那年我中考拿了全乡第三,可父亲蹲在门槛上抽完三袋旱烟,最后只说:"女娃读那么多书,将来都是别人家的。"
第二天,我就跟着表姐去了杭州的服装厂。
每月2000块的工资,1500块准时汇回家——那是给弟弟存的老婆本。
养老这根扁担
2015年冬天,母亲中风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温州的出租屋里给孩子喂奶。
电话那头父亲支支吾吾:"你弟刚在县城买了房,手头紧......"
我没说话,第二天就背着孩子坐上了返乡的大巴。
病房里消毒水的味道和记忆中的荷包蛋一样刺鼻。
母亲歪着嘴说不出话,看见我时眼泪突然滚下来。
那个曾经说"闺女是泼出去的水"的女人,此刻死死攥着我的手,像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些年我渐渐发现,村里养老这根扁担,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压在了女儿们肩上:
村上到镇快递驿站取的快递邮件,基本上都是闺女寄回来的;
镇医院住院部的走廊上,夜里打地铺陪床的多半是远嫁回来的闺女;
就连清明扫墓时,带着鲜花果品最早到坟前的,也总是那些曾经不被重视的女儿。
隔壁吴婶胃癌晚期时,两个儿子为医药费推诿扯皮,最后是嫁到邻县的大女儿把自家猪卖了,又拿出给儿子攒的学费。
葬礼那天,吴婶女儿跪在灵前说的那句话,让全村人都红了眼眶:"娘,下辈子让我当儿子吧,这样你就能多疼我些。"
解不开的亲情死结
我们这些做女儿的,心里都揣着个死结。
去年除夕给父亲买的新棉衣,他转身就套在了弟弟身上;
母亲总当着亲戚的面说"还是儿子有本事",却把存折偷偷塞给我保管;
明明最需要帮助时喊的是我的小名,酒桌上却永远让弟弟坐主位。
堂姐秀云的故事最让我心酸。
她为了供弟弟读大学,三十岁才出嫁。
去年她爹做手术需要签字,弟弟却说:"姐你签吧,我手抖。"
手术后老爷子大小便失禁,弟媳捂着鼻子躲回城里,是秀云请了半个月假守在床边。
可老爷子清醒后第一句话却是:"还是得指望儿子,闺女毕竟是人家的。"
这种委屈,就像冬天贴身穿的粗布衫,扎得人生疼却说不出口。
去年中秋,我给娘家送了六盒月饼,母亲转头就拆了两盒给孙子当零食。
返程时她在院门口塞给我一袋晒干的槐花:"知道你最爱吃这个。"
那一刻,晒得黝黑的手和带着槐花香气的温暖,又让我把所有的委屈咽了回去。
压在儿女身上的大山
要说儿子们不孝,倒也不全是。前年村里老张家儿子离婚,就因为把瘫痪的老爹接回家住。
现在农村娶媳妇,彩礼、房子、车子加起来得五十万,多少小伙子背着一身债在城里送外卖,自己啃冷馒头,哪还顾得上家里老人?
反倒是我们这些女儿,婆家近的能天天往娘家跑,嫁得远的就拼命往家寄钱。
表妹在深圳当保姆,自己住地下室吃咸菜,每月给家里寄三千。
有次视频时她说:"姐,我就怕哪天听见电话响,怕来不及......"
这世道变得让人心慌。小时候教我们"养儿防老"的老人,现在躺在女儿家的床上;
曾经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父母,如今指望闺女带着去看病;
那些认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人,正眼巴巴等着女儿这盆水再泼回来。
给父母的三碗暖心汤
公平秤
分糖时多给孙女一块,盛饭时给外孙夹个鸡腿。您今天怎么对孙女,明天女婿就怎么对您。
及时暖
别等走不动了才说"这些年辛苦你了",趁着清明上坟,当着祖宗的面夸夸闺女的好。
留盏灯
老屋钥匙给闺女留一把,存折密码别光告诉儿子。您永远不知道最后给您端水喂药的是谁。
上个月回娘家,看见母亲把我女儿搂在怀里教她唱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也是在这棵枣树下,母亲抱着弟弟哼同样的调子,而我蹲在远处剁猪草。
现在的母亲会偷偷给我女儿塞牛奶糖,会摸着她的羊角辫说:"咱们小雨真俊。"
或许改变就像春天的地气,看着还是光秃秃的土疙瘩,底下早就有了暖意。
临走时,母亲往我车上塞了满满一筐土鸡蛋。
车开出村口,后视镜里那个佝偻的身影还在挥手。
我知道,这筐鸡蛋肯定比给孙子的少,但总归是多了个鸡蛋的温度。
后记:
写下这些文字时,女儿正在背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突然泪流满面。
我们这代女儿,既是传统偏见的受害者,又是新时代的破冰人。
只愿从今往后,每个女孩的降生都能迎来真正的笑脸,每个女儿的付出都能等到那句迟来的:"闺女,你是爹娘的骄傲。"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