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 2018 年,因酒托诈骗而被警方通缉的那个女孩——卿晨璟靓。她的名字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就在最近,她居然在抖音上开启了直播。一上来,她就大大咧咧地说道:“大家好,我是谁谁谁,就是 18 年被通缉上热搜的最美通缉犯。”瞧瞧她那副得瑟的样子,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她那段不光彩的过去,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羞耻之心,竟然还表现得颇为自豪。结果,她的账号很快就被抖音永久封禁了。
如果像她这样的人都能够在网络上走红,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以后说不定会出现“最美通缉犯”“最帅强奸犯”“最年轻纵火犯”等等,一旦开了这个恶劣的头,恐怕会有一堆服刑人员纷纷效仿,试图通过直播来获取关注和流量。
当然,并不是说犯过错的人就绝对不能直播,关键在于不能以曾经的通缉犯身份来博取流量。就拿我们自身来说,以前哪怕只是因为打架被派出所叫过去待了一夜,这都让我们觉得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根本不好意思对外提起。而她作为一个诈骗犯,却毫不避讳,甚至主动宣扬自己的犯罪过往。
在这之前,有因盗窃入狱却口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而意外走红的窃瓦拉格周立齐,还有因炫富、赌博等违法行为而备受关注的郭美美。如今,又出现了所谓的“美通缉犯”卿晨璟靓。让这些人火起来,无疑是对社会的极度不负责任!这会给大众带来一种错误的错觉,让人误以为犯了大错之后,还能够凭借这种负面身份赚得盆满钵满。
因通缉照意外走红,当事人社交账号却被封禁,这一事件乍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实际上却深刻地暴露出了网络平台在内容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缉照原本是极其严肃的执法工具,承载着法律的威严和社会的正义。然而,在当下这个娱乐化的浪潮中,却不幸沦为了赚取流量的密码。部分网友以调侃、猎奇的心态对其进行追捧,而平台不仅没有及时对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纠正,甚至在热度不断发酵的过程中推波助澜,为了追求流量而不择手段。直到舆论完全失去焦点,造成了不良影响,才匆忙封禁账号,这种“事后补救”的做法充分显露出了平台的被动与短视。
这一现象也从侧面折射出了网络空间中“娱乐至死”的乱象:当法律的严肃性与社会的公序良俗被迫为流量让步,当违法犯罪行为被以戏谑的方式解构和扭曲,网络平台的责任担当严重缺失。封禁账号虽然是一种必要的举措,但更重要的是,平台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不良内容的传播。同时,这也给广大公众敲响了警钟,法律的威严不容随意消遣,网络绝不是可以为了博眼球、毫无底线地进行娱乐的法外之地。
这无疑不仅仅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严峻挑战,更是一种对法律尊严明目张胆的漠视。在我们的社会体系中,公序良俗犹如稳固的基石,支撑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这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无疑是在动摇这一基石,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
法律的惩处,其本质应当是对犯罪行为的庄重纠正以及严厉警戒。然而,她却似乎将法律的惩处视作毫无分量的过往云烟。
法律红线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绝不容许任何人触碰。违法者无论其外表如何出众,或者具有怎样所谓的“话题性”,都不应从中获利。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绝不能成为获取利益的“资本”。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也是保障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石。
一个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社会文化,才能孕育出公平、正义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这种以违法犯罪行为谋取利益的不良风气,共同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