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TT的讨论中,常有人提及,为什么国家培养的运动员,要去打这些商业比赛。这个问题提出来,很可以理解:毕竟乒乓球号称国球几十年,历来是举国体制的旗帜。运动员是国家培养的,在绝大多数人思想中是即成事实,毋庸置疑。

可是,现实总是要稍微复杂一点。


结论放前边:现在的乒协是个民间机构,不在体制内,不从体制内拿钱,任命是民主选举,也不对什么大赛结果负责。乒协不从财政拿钱,也可以说运动员不是国家培养了。

如果看到这觉得难以接受,其实也很可以理解。毕竟,这个变化其实在2020年才发生:

2020年之前,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乒协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所谓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按照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解释,“所谓一个机构,就是一个法人代表、一个财务账号、一套领导班子和一个队伍。所谓两块牌子,是指机构有两个名称,根据工作需要,以不同的名义对外使用相应的名称”。

换句话说,这个时间点之前,大家的既定印象是正确的:在大部分历史时间里,乒协就是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乒协当然也是体制内。乒协当然也从财政接受拨款,运动员可以说是国家培养的。

但2020年静悄悄的发生了一个很大改革

2020年8月31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改体改〔2019〕1063号),原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全部88家体育系统行业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分离,依法直接登记、独立运行,剥离行政职能,不再设置业务主管单位。取消对行业协会的直接财政拨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发展。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依章程自主招聘工作人员。 发改委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17/content_5400947.htm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

- 职能分离。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剥离行业协会商会现有行政职能,行政机关不得将其法定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商会行使,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员管理分离。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人事自主权,规范用人管理,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依章程自主选人用人。行政机关不得推荐、安排在职和离退休公务员到行业协会商会任职兼职。

换言之,这个改革里,钱,人,管理,都从体制内分出去了。

现在的乒协是由全国各省级乒乓球协会及其他全国性行业乒乓球协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会员,是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乒乓球活动及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乒联”)的唯一合法组织。 中国乒乓球协会章程: https://www.ctta.cn/zlk/2019/0225/207701.html

自从2020年乒协从总局脱钩之后,根据脱勾改革意见,所有乒协职位都不是公职。乒协整体上受管理的方法是民间团体,行业协会,不是政府机构。2020年前情况相反:乒协是体育总局的直属单位,体育总局向国务院汇报,各省向体育局汇报。

——当然了,这改革也不是乒乓球独有,其范围甚至远大于体育行业本身。这个改革有个附加的影响:在这之后,能够以运动员身份进入体制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像蔡振华那样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到官员的道路,变得不大可行了。虽然仍然可以晋升成为乒协领导,但乒协已经不再是体制。

现在的乒协是个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依靠民主制度和协会章程运行。

乒协的职能,人事,资产,党建外事和机构本身都分离之后,整个乒协的职能和责任和体育总局,也就是体制内没有任何重叠。它在遵纪守法等方面受政府限制,但是这方面非常笼统。

换句话说,现在的乒协如果有指标,那么指标的制定者原则上也是乒协自己;如果指标没有达成,那么也应该由乒协内部的民主过程问责相关人士。

向上,乒协是中华体育总局的一部分,向下,中国乒协是由各省市乒协组成的。更直接地说,在具体的项目业务上,乒协是唯一负责,拍板的机构。这是脱口改革的目的之一。——更直白的说,因为现在不直接从财政拿钱,当然也就不直接负责体制内的指标。起码乒协的各种规章制度里,它有义务对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负责,但是从来没说过任何要对奥运会成绩有保障的话。

当然,现实里的情况还是要稍微复杂一点,最后会稍微讨论一下。

在人事任命上:

乒协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责中包括:选举和罢免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理事; 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每届任期4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中国乒乓球协会章程: https://www.ctta.cn/zlk/2019/0225/207701.html

——用白话说,乒协(或者任何行业协会)是个纯粹的民主任命制度。理论上外界对其人士任命没有直接领导权。乒协以民主制度集中领导。

上边说的是乒协这边,现在说回体制内:现在乒羽中心不是乒协的主管单位了,它的责任是什么呢?

答案:现在中心主管的是党建;反兴奋剂学;赛风赛纪;外事计划;服务保障;文化挖掘研究;“国球发展史”的编辑整理工作。

像之前提的,在脱钩改革之后,乒羽中心和乒协的职能已经完全分开,现在的乒羽中心不是乒协的业务主管单位,原则上对乒协大部分日常工作结果不构成监督关系。如果乒乓球羽毛球协会没有纪律问题,党建工作到位,没有兴奋剂问题,那么其他业务上的选择和相应的结果与总局和乒羽中心理论上毫无关系。

从实际工作角度上讲,大部分都落实到了协会本身,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存留的职能主要是合法合规和对外宣传——其他协会大致也大致同理。

如果乒协不受乒羽中心监管,它主要的监督单位是谁呢?

在《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中,对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包括乒协)的主要监管方面是:完善登记管理;加强资产监管;规范收费管理;强化行业指导与管理;加强信用监管。 发改委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17/content_5400947.htm

——换言之,现在的乒协跟任何行业协会差不多,受的监管主要是资产和信用。

既然说到钱了,简单提一下原来乒协收入的主要方式:

第三十五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国际组织拨款;   (七)其他合法收入。 中国乒乓球协会章程: https://www.ctta.cn/zlk/2019/0225/207701.html

脱钩改革明确提过不再直接接受政府拨款,那乒协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余下几项。

从时间先后上说,中国队大幅度增加参加WTT的频率,到增加各种社交媒体的曝光率,也集中在这个时间段。从一个侧面说,这些也是乒协自负盈亏,必须亲自下水的一种侧面表现。

相比于传统的举国体制财政拨款,现在的乒协捐赠,业务收入等部分要比之前灵活很多,这也带来一个很微妙的现象:

乒协现在是社会团体性质,其下属单位,也就是各省乒协,也是民间机构。但各级别乒协的成绩,仍然是各省体育局的政绩考量之一。按照以前的设置,各省体育局向总局汇报,那么相应的对总局的影响在这种自下而上的结构里就很小。

按照现在的设置,各省体育局实际上仍然运行其各自的省队,而体制内的体育局向上汇报的单位……是个非政府民间机构?当各省体育局的政绩取决于一个民间机构的时候,这其中可以向上影响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不少。尤其现在乒协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就是其各级别的会费。

回头看,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或许影响了国家队的权力结构。各省乒协作为中国乒协的主要会员,加上各省体制内体育系统对自己考核的需要,增加了更多从下向上影响乒协的动机。这次乒协主席的换届,新主席就是主要地方乒协主席的王励勤,或许对这种情况也是个侧面印证。

而这次的乒协主席换届也有其独特性:当选的主席王励勤,之前就在地方体育局体制内任职;另外,这次选举产生的副主席之一,就包括乒羽中心副主任高元义。再加上换届的通稿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也评价了刘国梁作为主席之前和主席之后的工作,这些都多少说明体制对乒协影响的增加。

总结一下:现在的乒协是个民间机构,以行业协会的形式运作,以民主方式自我管理,无论是从人事,财政,还是惯例,已经不太和之前的体制内形式有太大交集。

——但是这些终究是纸面上的事情,和现实总是有区别的。这次新的乒协主席换届,是个新的开始,一些全新的权力制衡和动态可能也在静悄悄的展开,就像之前2020年发生的一样。

现实总归是要复杂一点的。

中国乒乓球协会章程:
https://www.ctta.cn/zlk/2019/0225/207701.html

乒羽中心:https://www.sport.gov.cn/pyzx/

发改委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17/content_5400947.ht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