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普通家庭真的不太会教孩子社交!很多人长大后才发现,社交这门课简直是“自学成才”,太难了!
刚踏入社会,那真的是两眼一摸黑。和刚认识的人怎么快速熟络起来?遇到长辈、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该怎么相处?别人帮了忙,怎么给出让人家心里暖暖的情绪价值,还能让人家下次乐意接着帮?想请人帮忙,话又该怎么说才合适?聊天时怎么避免冷场尴尬?碰上矛盾冲突,又该怎么化解?这些问题,统统都得自己一点点摸索!




以前看过个说法,说从小没被夸过的孩子,长大就不会夸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人际交往里,赞美真的太重要了,不管是朋友、同事、伴侣,还是家人、陌生人,会夸人那绝对是加分项。可很多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真诚的赞美不会,就连场面话都不知道咋说。就像上课点评同学作业,要求找出三个优点,结果急得抓耳挠腮,完全不知道从哪夸起,只能硬着头皮慢慢学。
普通家庭经常跟孩子说“嘴要甜”,可到底怎么甜、甜在哪,却没人教。光知道要夸人,但夸不到点子上,那也白搭!还有叫人的问题,真的能把人逼疯。我从小就特别怕叫人,亲戚朋友那么多称呼,根本记不住。每次见人都紧张得要命,心里直犯嘀咕:“该叫啥来着?”不叫吧,爸妈就会问“喊人了吗”;比自己小的孩子喊自己,回应起来也超尴尬。也就只有见到奶奶、姥姥能主动喊一嗓子,其他的哥哥姐姐、嫂子姐夫、大爷大娘,真的太难记了!




其实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多时候都是从父母那学来的。要是爸妈平时言行得体,孩子天天耳濡目染,慢慢也就知道啥时候该说啥话,甚至都意识不到这是社交技巧,就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但有些家长,不仅没教孩子正确的社交方法,还老是打压孩子。孩子学习成绩好,要被批评“别骄傲”;交了朋友,说“别瞎玩影响学习”;有个爱好特长,又说“不务正业”。时间一长,孩子越来越不自信,社交能力更是一塌糊涂。




还有那些所谓的“礼仪”,有的家长理解得也不对。我就听过离谱的,孩子第一天上班,爸妈让去给领导和同事擦桌子、烧热水。结果孩子傻乎乎照做了,最后落个“老好人”“软柿子”的名声,谁都能欺负一下,肠子都悔青了!




普通家庭的孩子,面对向上社交,心里总是充满恐惧。看到好机会,第一反应不是抓住,而是觉得自己不行,害怕尝试。说到底,还是因为小时候没人好好引导,缺乏社交方面的教育。






以前总嫌父母、亲人、老师唠叨,现在才明白,那些絮絮叨叨里藏着的,其实是“教养”二字。虽然不照着做也能长大,但在社交场合里,和别人一比,差距就出来了。没有人生来就懂人情世故,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是没人教,又该怎么无师自通呢?真希望以后家长们能多重视孩子的社交教育,别让孩子在社会上吃太多亏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