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广大工会工作者表示,要从百年工运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引题)
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曲欣悦
66岁的潘兰英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岁月流转,却未曾磨灭她眼中的神采。有人说,看到她就立马想起那个词——“娘家人”。
1994年,潘兰英所在的湖北黄石丝绸厂停产。35岁的她决定留下来,当“留守工会主席”,从此踏上了为职工维权服务的道路。通过她的帮助,170多名下岗职工找到了新工作,180名退休职工领到养老金,200多户特困家庭走出了困境。
如今,潘兰英虽已退休,但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依然时常走进企业和学校,倾听职工心声,传递榜样力量。
回望百年工运征程,无数像潘兰英这样的工会工作者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紧密围绕党的纲领和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中心任务,谱写了恢宏壮丽的工运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工会工作者纷纷表示,要从百年工运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奋勇拼搏、建功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一心向党,勇往直前
4月22日,“人民工匠”许振超受邀来到江西瑞金,以自己的成长故事为当地工会干部和职工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在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之际,邀请新时代的劳模工匠走进红都瑞金进行宣讲,在瑞金市总工会副主席杨慧看来有着特殊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在红都瑞金留下了铿锵的足迹、树起了光辉的旗帜。
“我们将依托瑞金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工运资源,持续深化‘三个精神’的弘扬与传承,真正把‘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讲好讲深讲活。”杨慧说。
开办学校、出版报刊……全总在成立伊始,就以唤醒工人阶级觉悟为己任,着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动员工人阶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
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让宣讲内容进直播上“云端”……如今,新时代的工会工作者正努力以更鲜活的形式、更新颖的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
“我们邀请‘外卖诗人’王计兵主持并分享创作心得,请快递员、货车司机讲述劳动故事……这场面向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直播宣讲活动点击量达200多万人次。”对于如何把工会开展的理论宣传做得更有针对性与吸引力,来自江苏省总工会宣传教育和网络工作部的韦国龙积累了许多经验,“职工思想教育宣讲要有热度、有温度,必须把凝神铸魂作为根本、线上线下齐发力,制作职工喜闻乐见的思政产品,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凝心聚力,服务职工
“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工会组织的关心。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我也希望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职工。”回忆起到上海打拼30年来的点点滴滴,无数往事涌上朱雪芹的心头。
1995年,朱雪芹从老家江苏睢宁来到上海,从一名缝纫女工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2008年,朱雪芹成为上海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2016年,她当选为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2016年,“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成立,提供无偿的协商调解服务,9年多来,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5万多人次,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万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58亿多元。
“工会工作者只有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朱雪芹说。
扶贫帮困,互助互济,一直是中国工会的光荣传统。在帮扶职工岗位上工作25年,重庆市璧山区群团活动中心主任王敏娟坚信,职工群众的信赖是自己不断奋斗的底气。“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我将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为更好地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100年来,中国工会始终在党和国家大局下谋划和推进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和‘五好’竞赛的开展,帮助许多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新时代,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热情高涨,工会工作者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造更多融合性强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及联盟,多措并举助推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副主任宋俊德说。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快递员想学无人机操控,工会免费安排!”2024年末,43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甘肃省金昌市总工会组织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班,成为合格的“飞手”。
职工按需“点单”,工会免费开班,精准“配送”技能培训——这是金昌市总工会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项创新举措。
“100年来,中国工会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工会组织生机活力。面对工会工作中的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工会工作者要用创新理念推动工会服务更精准高效、贴近职工需求。”金昌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谢勇说。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工会社会工作者张玉晶对此深有同感。
2006年,作为吉林省公开选拔聘用的小型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张玉晶开启了从一名人民教师到职业化工会主席的奋斗历程。随着工会数智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如何让职工享受更加高效、实时、精准的“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将继续通过创新工会工作破解瓶颈,全面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玉晶说。
如今,改革创新已成为工会工作的思维理念。而创新智慧的源头活水不在别处,就在火热的生产一线。2025年的暮春时节,各地工会机关再次启动蹲点工作。
“蹲点期间,我们调研了长沙经开区30多家企业。”在湖南省长沙市职工服务中心工会主席沈明霞心中,蹲点经历是她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亲眼见证‘产改’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让我服务好产业工人的信念愈发坚定。我将继续在工会创新上下功夫,用实际行动成就职工群众的美好生活。”(中工网北京4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