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2年2月开始,毛主席的身体健康都已经不容乐观了,12日就因肺心病严重缺氧陷入休克,生命受到病魔的严重威胁。

虽然经过抢救,毛主席醒了过来,但是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他的听力和视力开始严重退化。

1973年,由于阅读用眼过度,毛主席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近乎失明。因此,批阅文件需要工作人员协助读给他听,吃饭也需要工作人员用勺子喂食。

即使这样,毛主席仍然坚持读书,这个习惯坚持了一辈子。北大中文系的芦荻老师曾被请到中南海为毛主席朗读难度较高的古文典籍,普通的文章则是工作人员读给毛主席听。



1973年8月,毛主席参加完十大后,已经无法站立起来。参会的代表们见毛主席没有离场,迟迟不愿离去。

周总理见状机智地化解:“毛主席想目送你们离场。”毛主席也顺势对代表们说:“你们不走,我怎么好走啊!”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毛主席因为健康无法站立。1974年,中央为毛主席成立了一个专家医疗组,专家来自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等各个领域。

然而,毛主席的病情依然不断恶化,在病魔的折磨下,毛主席的饭量也大不如之前,往往吃几口饭就吃不下去了。



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还不忘工作,如接见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会见布托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再适宜出席外事活动了。

1976年,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讲是多事之秋,周总理和朱老总先后逝世,毛主席的心脏病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6月1日,毛主席由于心肌梗塞昏迷不醒,抢救过来后,医护人员坦诚地告诉中央首长们,毛主席的病情不容乐观,大家也都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9月6日,毛主席恢复了意识,但是已经说不清话了。9月9日,苏醒一会的毛主席在听完工作人员阅读的报刊杂志后,再也没有醒过来。



一代伟人与世长辞,享年83岁。早在7月份,中央领导们已经开始着手同提前准备毛主席的身后事宜。

政治局委员汪东兴、纪登奎交给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周启才和李鑫两人一项紧急重要的任务:起草讣告和悼词。

两人含着泪接受了任务,他们长时间吃住在怀仁堂正厅,夜以继日撰写文稿,反复修改,经过无数次地修改,终于完成了任务。

9月9日凌晨,毛主席与世长辞后,汪东兴给周启才打来电话,让他将文稿送往会议厅。周启才接到电话,就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他哭着拿起文稿密封好后赶往会议厅。



走进会议厅,厅内早已坐满了华国锋等领导人,他们神色悲戚,厅内气氛十分压抑,周启才将密封袋放置好后,找到一个位置坐下。

随后,在华国锋的主持下,大家对文稿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讨论,周启才又修改了十几次,终于完成毛主席的讣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并于下午4点通过广播向国内外播报。

9月16日,汪东兴再次通知周启才到怀仁堂自己的临时办公室等待。当时,讨论毛主席悼词的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周启才知道肯定有紧急的事情,就匆匆赶到。

到了之后,汪东兴交代周启才两件事:一是帮忙请假,因为他要时刻守护毛主席,无法到会议现场。二是帮忙传达,自己想在悼词中加上补充意见,具体内容是“三要三不要”。



汪东兴所说的“三要三不要”,内容是:

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这也是毛主席生前的一条重要指示,周启才赶往会议厅后,及时传达了汪东兴的意见。这条补充意见,经过政治局会议参会同志们的同意后,顺利加入到毛主席的悼词中。

毛主席留给中国人民的光辉思想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