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维也纳市议会(州议会)选举结果于4月27日晚间正式揭晓。而维也纳市地方大选也向来被认为是奥地利除了国家议会大选外最重要的大选。市长米夏埃尔·路德维希(Michael Ludwig)领导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SPÖ)以39.4%的得票率继续保持第一大党地位,确保了红党在维也纳市政厅的主导地位。然而,与2020年相比,社民党在其传统票仓中有所失利,得票率首次跌破40%。
自由党强势反弹,人民党惨遭重挫
此次选举中,自由党(FPÖ)成为最大黑马,在主席多米尼克·奈普(Dominik Nepp)带领下,自由党成功实现了惊人反弹,跃升至第二,得票率达到20.4%,为2015年和2020年低谷后的重大反弹。
与此同时,人民党(ÖVP)在卡尔·马勒尔(Karl Mahrer)领导下遭遇惨痛失败。该党得票率从上届约20%锐减至仅9.6%左右,甚至被绿党(Grüne)反超。绿党此次虽然略有小幅下滑,但整体维持了2020年的表现,得票率保持在14%左右。新党(NEOS)拓展了上一届的成绩,得票率约为9.8%,超过了人民党成为首都第四大党。选举结果不仅将影响维也纳今后五年的治理方向,也对奥地利全国政治生态构成连锁反应。
小党表现与议席分布
此外,奥地利共产党(KPÖ)与LINKS联合参选,得票率在4.1%左右,估计最终难以进入市议会,功亏一篑。其他小党及独立名单合计得票率约为1%。前副总理、前自由党主席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施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再次未能进入市议会,其新组建的政党仅获得1.1%的选票,比2020年的3.3%更低,标志着其政治生涯几近终结。
选举结果一览:SPÖ稳居第一,FPÖ跃居第二
根据官方初步计票结果(不含邮寄选票):
社会民主党(SPÖ):39.4%(2020年:41.6%)
自由党(FPÖ):20.4%(2020年:7.1%)
绿党(Die Grünen):14.6%(2020年:14.8%)
人民党(ÖVP):9.6%(2020年:20.4%)
新奥地利与自由论坛党(NEOS):9.8%(2020年:7.6%)
奥地利共产党(KPÖ):4.1%(2020年,2.1%)
投票率为62.2%,较上届下降近两个百分点,表明部分选民仍受政局疲态或对现有选项缺乏热情所影响。
根据目前趋势预测,市议会100个席位的初步分配如下:
社会民主党(SPÖ):43席
自由党(FPÖ):22席
绿党(Grüne):15席
人民党(ÖVP):10席
新党(NEOS):10席
维也纳市议会需要至少50席方能形成多数。
红粉联盟保持过半优势
上届立法期,维也纳由社民党和新党组成的“红粉联盟”执政。根据目前出口民调和趋势分析,红粉联盟在本届选举中依旧维持议会微弱多数。点票显示,社民党也可以选择与绿党或人民党组成双党联盟,两种组合预计分别可获得58席与53席,均超过半数门槛。不过,路德维希已明确排除了与自由党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因此自由党将继续担任维也纳市议会中的最大反对派。
绿党、人民党以及新党均已表达出与社民党组阁的意愿,市长路德维希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行组阁谈判。
政治格局重塑:三大联盟可能性浮出水面
此次选举后,市议会(Gemeinderat)共100个席位重新分配。未来组阁方向成为各界热议焦点,可能的选项包括:
1.SPÖ + 绿党(58席)
这是最自然的“红绿联盟”组合,政策在社会事务、环保及教育上高度一致。然而,两党在移民与财政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额外妥协。前一届政府正是红绿结合,但二者不欢而散,故这届政府社民党选择了新党。
2.SPÖ + ÖVP(53席)
“红黑联合”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先例,但人民党近年来在维也纳选情持续下滑,合作意愿不高。此外,两党在住房与福利问题上立场差异较大。但人民党(ÖVP)首席候选人卡尔·马勒(Karl Mahrer)中午时分在Landstraße区的成人教育中心(VHS)投票,他称自己的感觉“非常好”,并表示感受到“真正的追风之势”,期待人民党能足够强大,能在维也纳与社民党组成所谓的“灭火器联盟”,共同执政。
3.SPÖ + NEOS (53席)
由于NEOS与SPÖ合计53席,若坚持继续与NEOS合作,也是可取选择,而似乎社民党也倾向于继续合作,二者理念也比前两种联盟更为契合。新党首席候选人塞尔玛·阿拉波维奇(Selma Arapović)在投票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数字前都要有一个加号”,并对继续与社民党(SPÖ)组成红粉(Rot-Pink)联盟充满信心。
排除项:FPÖ继续被孤立
尽管支持率大幅上涨,FPÖ在议会中取得22席,但所有其他主要政党(SPÖ、绿党、NEOS)均已表态排除与其结盟的可能性。
背景回顾与展望
回顾2020年维也纳市选举,社民党曾凭借41.6%的得票率轻松取胜,人民党受益于当时联邦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Sebastian Kurz)的高人气获得了20.4%,绿党虽得票率提升至14.8%,却未能继续参与执政。自由党因“伊维萨门”丑闻大幅受挫,仅获7.1%,其前主席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施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则以3.3%的成绩落败,无缘进入市议会。
在这次维也纳选举中,不仅要重新选举市议会,还将决定联邦首都23个区的主导地位。
目前,维也纳共有17个区由社会民主党(SPÖ)执政,另有三个区由人民党(ÖVP)和绿党(Grüne)分别担任区长。在许多区,权力更替几乎没有悬念,但也有一些区竞争激烈——首当其冲的是Simmering区,那里自由党(FPÖ)希望夺回2020年失去的区长职位。
在区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党派拥有提名区长的优先权。尽管维也纳最大的一些区(如Donaustadt和Favoriten)的人口比林茨市还多,但区议会在实际政治中权力相对有限。不过,“区王”这一职位依然非常抢手。在许多区,同一政党已连续几十年主导局面。自1946年以来,23个区中有13个从未发生过权力更替——其中12个区一直由社会民主党掌权,第一区(内城区,Innere Stadt)则始终由人民党(ÖVP)执政。
在一些面积较大的外围城区,自由党此次也再度展开攻势,尤其希望在Simmering区重夺失地。该党在2015年至2020年间曾首次且唯一一次在这里拥有区长职位。
除了Simmering区,维也纳自由党也将其他大区及传统的社会民主党堡垒,如Floridsdorf、Donaustadt和Favoriten,列为目标。这些地方在十年前,自由党就曾接近撼动社会民主党的地位——比如在Floridsdorf区,两党得票率差距一度只有1.21个百分点。2015年,自由党甚至在第21区成为第一大党。去年秋季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自由党也在市长路德维希家乡Floridsdorf区拿下第一。然而,目前红党区长乔治·帕派(Georg Papai)带着稳固的领先优势参加本次选举:2020年,社会民主党在该区拿下了44.52%的得票率,是自由党(9.64%)的四倍多。
民生为核心,财政与移民问题待解
在选前接受ORF《ZIB2》访谈时,市长路德维希再次强调其今后施政将聚焦三大优先事项:
经济与财政:尽管2024年财政赤字曾高达22亿欧元,路德维希表示,已通过调整预算将赤字降至17亿,并计划继续削减支出,但不牺牲关键投资,尤其是绿色转型与城市住房。
住房政策:维也纳计划继续扩大补贴住房计划。自上届任期以来,已新建或规划2.2万套政府补贴住房,未来还将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负担性。
社会福利改革:包括对领取最低保障金者(Mindestsicherung)的条件加强,例如要求德语课程参与、就业意愿配合,并对拒绝工作者逐步削减至完全停发福利。
维也纳现有近40%的居民为移民背景,而该市仅占奥地利全国人口的约20%。然而其失业人口却占全国的近40%。路德维希在曾强调,这一现象源自联邦政府在难民和移民安置政策上的失衡,要求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居住地义务”(Residenzpflicht)和社会标准。他同时提出,今后将所有劳动年龄段移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系统(AMS)统一管理,以缓解福利与就业市场压力。
对维也纳的未来影响
此次选举结果显示,维也纳市民在经历全球疫情、通胀危机、住房紧张等一系列挑战后,仍偏向稳定与经验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维也纳的经济表现优于其他联邦州,也是唯一在过去两年实现正增长的州份。
未来五年,维也纳政府将更侧重财政稳健与社会整合,并以气候政策、城市创新与住房扩建为主要施政导向。专家分析指出,虽然政治结构可能更复杂,但这也促使政府必须更注重透明、协商与多元民意。
对华人华侨社群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维也纳约有22,000名华人华侨,包括学生、企业家、餐饮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此次选举对他们的生活也将带来潜在影响:
教育机会增加:由于社民党和新党联盟持续推动教育平权政策,故而语言支持、文化融合项目和全日制学校扩张将惠及有子女的华人家庭。
住房保障政策持续:对低收入家庭友好的住房补贴计划可能帮助部分华人租户获得更稳定的居住条件。
移民政策趋严:政府强调劳动整合与德语课程义务,华人新移民或需更重视语言学习与工作意愿证明,以确保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权益。
企业发展稳定预期:维也纳经济保持增长和绿色基建项目投资为华商提供更多合作与发展空间,尤其在新能源、环保和城市服务等领域。
维也纳中华侨团体、中文学校以及文化组织亦可能在“多元共融”政策下获得更多公共资源或合作机会,助力社区进一步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2025年的维也纳选举不仅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治理方向,也映射出欧洲城市在全球化与地方化交织下的转型路径。在迈克尔·路德维希领导下,维也纳仍将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社会关怀与财政现实之间的典范城市。而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两万多名华人华侨而言,一个更加开放、公平与稳定的未来或许正在展开
- THE END -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Karl原创编译,部分内容参考自ORF、奥地利《新闻报》《信使报》《奥地利报》《今日报》等,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社、APA及网络,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