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银川市市长信箱因一起“张冠李戴”式回复事件登上热搜。市民投诉“诗词大会”问题,收到的却是“工程欠款”的回复,这一乌龙事件不仅暴露了政务平台的管理漏洞,更引发公众对政府服务效率与态度的深层次质疑。
事件回顾:投诉“诗词大会”,回复“工程欠款”
4月26日,博主“@姚果果-没日没夜减肥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其向银川市长信箱投诉“第六届西夏区诗词大会决赛”相关问题,但收到的回复竟涉及“银川某工程欠款”,内容与投诉主题完全无关。该博主直言“哭笑不得”,并将截图曝光,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调侃称,这是“已读乱回”的“名场面”,更有人翻出其他“魔幻回复”案例:市民反映路灯不亮,官方建议“携带手电筒出行”;投诉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回复竟是“购买降噪耳机”。
官方回应:失误致歉,但难消公众疑虑
4月27日,银川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回应称,事件系工作人员在审核环节“复制粘贴错误”导致,已对涉事人员内部处理,12345平台亦向投诉人致歉。官方解释称,回复流程需经多部门提交内容、回访岗审核后统一发布,此次因操作疏漏导致“张冠李戴”。
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平息公众质疑。市民指出,类似问题并非孤例,部分回复甚至被指“模板化”“敷衍了事”。例如,有市民连续八次投诉垃圾站臭味问题,收到的回复始终是“已转相关部门处理”,被戏称为“复读机式回复”。
深层症结:机制漏洞与“形式主义”顽疾
事件背后,折射出政务平台运行中的系统性短板:
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尽管官方称回访岗需对回复内容审核,但此次错误仍未被发现,暴露流程设计存在漏洞,责任划分模糊。
人员培训与责任心缺失:部分工作人员依赖“复制粘贴”,甚至未仔细阅读投诉内容便草率回复,反映出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的不足。
考核导向偏差:基层单位为应付考核指标,将投诉处理视为“任务”,忽视实质性解决,导致回复“空心化”。
建议:从“信息收集”到“问题解决”的转型
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多重改进方向:
优化流程设计:增设多级审核机制,引入智能校对工具,避免低级错误。
强化问责与监督:建立投诉人满意度评价体系,对敷衍行为严肃追责,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提升服务理念:将政务平台从“被动应答”转向“主动解题”,例如银川市西夏区文联已重新核查“诗词大会”投诉,但需进一步公开进展。
结语:政务平台需回归“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初心
市长信箱本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连心桥”,但若沦为“闹心桥”,损害的不仅是行政效率,更是公信力。此次事件为各地政务平台敲响警钟:唯有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机制、压实责任、转变作风,才能真正打通民声“最后一公里”,让“已读乱回”成为历史。
#官方通报银川市长信箱已读乱回#
事件发生于2025-04-27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