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签令,中国明确表态,外媒:事情闹大了——太平洋底的金矿争夺战,正撕开全球治理的伤疤

当特朗普的签字笔划过《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促进令》的瞬间,人类对深海资源的争夺战被推到了新高度。北京时间4月25日,这道行政令如同投入太平洋的一颗深水炸弹,不仅搅动了海底沉积亿万年的多金属结核,更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单边主义与多边规则的生死博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拍案而起,直言“任何国家都不该绕开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法”,外媒集体用“事情闹大了”的标题,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定下基调。



太平洋底的金矿,照见美国的霸权执念

白宫这份32页的行政令,字里行间都透着“美国优先”的贪婪。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宣称对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CCZ)拥有“优先开发权”,这块位于夏威夷与墨西哥之间的深海平原,藏着全球百年用量的镍、钴、锰。更荒唐的是,美国竟将勘探开采许可证审批流程直接砍半,仿佛把国际公海当成了西部淘金时代的无主之地。

这种操作让人想起考场作弊被抓现行的学生——当中国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37条老老实实提交第六份勘探计划,还专门预留20%矿区给发展中国家时,美国却高喊“不能让官僚主义耽误发财”。《华尔街日报》扒出的机密文件更扎心:太平洋矿产估值三年暴涨2.6倍,从3000亿飙到8000亿美元,难怪特朗普急得连国际法都顾不上。



中国亮剑:规则守护者还是秩序挑战者?

面对美国的蛮横,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外交艺术。郭嘉昆援引“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句句直指美国要害:国际海底区域不是哪个国家的自留地,更轮不到用国内法当“尚方宝剑”。这种坚持多边主义的姿态,与美国“我的规矩就是规矩”形成鲜明对比。

但真正的较量远不止于口水战。当美国企业摩拳擦掌准备把“巨型真空吸尘器”伸向海底时,中国却在刚果(金)用“基建+医疗”模式探索资源开发新范式。这种润物无声的实践,恰似给单边主义霸权的一记重拳——21世纪的全球治理,早该从“丛林法则”转向“命运共同体”。

深海博弈:人类文明的生存实验

这场风波暴露的不仅是资源争夺,更是新旧世界秩序的碰撞。美国打着“创新”旗号抢跑,实则是想趁国际海底管理局《深海采矿规章》落地前占尽先机。但47国联署要求召开紧急会议的声浪,足以让白宫政客们清醒:当全球3/4国家站到多边阵营时,任何单边行动都注定是螳臂当车。

更值得警惕的是生态代价。海底结核矿的形成需要1500万年,而人类可能只需15分钟就能将其毁灭。当特朗普政府盯着8000亿美元的账面数字时,是否想过这些稀有金属本是地球留给全人类的“遗产”?这种短视,与当年焚烧雨林种大豆的资本狂欢何异?



破局之道:在深海写下人类命运共同体

站在人类文明存续的高度,这场争议或许恰是转机。它把深海治理这个冷门议题炒成全球热搜,逼着所有人思考:当科技能触及万米深渊,我们是否有智慧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答案或许就藏在多边合作的密钥里——就像中国在亚丁湾护航、在非洲建方舱医院那样,用实际行动力证多边主义不是空话。

当特朗普的行政令掀起惊涛骇浪,中国选择做那个锚定规则的定海神针。外媒说“事情闹大了”,但换个视角,这何尝不是全球治理体系涅槃重生的契机?毕竟,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全人类的智慧,却容不下某个国家的独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