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一场细雨从傍晚起便在台北市上空飘洒,但丝毫无法浇熄集结在凯达格兰大道(“凯道”)上的热情。当天有约25万名民众携带“反绿战独裁”标语汇聚于此,怒斥现任领导人赖清德的施政无能与“绿色威权”倾向,势必要与赖清德政府划清界限。



即使天空飘着雨丝,凯道两侧依旧人山人海,附近中山南路、仁爱路等街道也被人潮占据,现场不时响起“反独裁”“赖清德下台”等口号的呐喊声,展现了民众对岛内现状的强烈不满 。

此次集会不仅吸引普通民众,更有多位蓝营重量级人物现身助阵。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台上高声呼吁:“5月20日之后,就要发动全民罢免,让赖清德知道人民不会再沉默”。前总统马英九也抨击赖清德“无能、不当,更有独裁之嫌”,并号召民众以“不信任投票”的方式,掀起反罢免行动的第一波高潮 。



在喧嚣的人潮中,不乏年轻面孔和头绑“我是台湾人、我反绿”白布条的街坊,他们认为:“绿色执政让台湾经济陷入困境,老百姓生活压力剧增,必须站出来”。也有中年职场人士直言:“民主不仅要说,更要用选票和行动来捍卫”——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对言论空间受限与司法选择性办案的深刻焦虑。

对手眼中的“荒诞”操作,自赖清德上任以来不绝于耳——从拒不承认“两国论”延伸出的“九二共识”争议,到推动“17条方案”强化“台独”主张,再到教材课纲的“本土化”升级与限制两岸学术交流,种种举措均被指加剧两岸及岛内矛盾。政坛人士批评:“这些政策让台湾陷入了政治对立的泥淖,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被抛在脑后”。



潮水般的愤怒并非无的放矢。最新岛内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执政满意度在短短一个月内大跌8.5个百分点,且首次出现“不满意”比例超过“满意”比例的“死亡交叉”现象,满意度仅约45%,而不满意度已攀升至近52% 。

与此同时,经济层面也向执政当局泼来冷水。中央社统计,2024年台湾全年GDP增长率达到4.3%,创下三年来新高,但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后,增速已回落至2.9%,进口增速大幅领先出口的矛盾依旧存在,这令产业界对后续发展持谨慎态度 法新社交易经济。更有分析指出,新一轮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对以科技出口为主的台湾经济构成潜在冲击 。



在风雨交加的凯道上,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撰文称:“站上凯道,不是为蓝,也不是为白,而是要让傲慢的当权者明白,台湾不是你们一党的禁脔,台湾的未来不容绑架”。他的文字在现场被反复传诵,成为当晚最具穿透力的论述。

赖清德出生于煤矿工人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拉扯长大,为圆母亲梦想,改善家人生活,立志学医。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后又赴美攻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返回台湾省后,他在成大医院、新楼医院担任主治医师。这位荒诞的医生总是试图给台湾省招致新的麻烦,只是他到底带给台湾民众的,并没有什么希望。



事实上,自从赖清德上任以来,他总是以各种荒诞的行为引发诸多人群的不满。自今年特朗普正式执政以来,赖清德紧跟美国步伐,试图从经济上着手寻找突破口。但这步棋走的并不是很理智,导致台省内部的经济发展一时间也是困难重重,严重降低了台省民众的幸福指数。这也是这次集会反对赖清德的重要原因。



当雨水打湿旗帜,呼声却如铁锤敲击人心。对于赖清德及其支持者而言,这场风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警示:政治疲软、民心尽失,正酝酿着一场潜在的大逆转。

如果接下来的罢免程序正式启动,这股由基层迸发的愤怒浪潮,或将对台湾政坛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结果如何,4月26日的凯道之夜,已成为赖清德执政期间最具象征意义的“试金石”。渴望继续执政的他,是否能从这场“反噬”中觉醒,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答案或许将决定台湾未来数年的走向。



台湾必定会尽快回归祖国,赖清德政府的荒诞行为,无疑是在自取灭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