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曾经,文明城市创建是地方的莫大荣誉,但在有的地方也出现一些形式主义,成为了基层的一大负担,导致对基层干部和市民群众形成了一些干扰。

轰轰烈烈的动员大会,各级机关干部走上街头,举着小红旗执勤、捡垃圾、捡烟头、铲小广告,各个小区、市场蹲守劝导,一些小摊小贩或店外经营被禁止,平时有些杂乱的小街小巷突然焕然一新,一些围绕测评指标体系的图片文字资料加班加点,不得不说是一场全体大动员式的创建。

如今,文明城市创建有了大的改进创新,实实在在地给基层减轻了负担。

据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3日报道,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下,文明城市创建改进创新,按照“瘦身、减负、少测、低扰、降噪、提质”原则,坚决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形式主义问题,减轻基层负担和压力。

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不考察文字图片等创建材料,采用材料自评方式。不再要求城市进行网上材料申报,由城市依据指标体系自测自评,基层不用为留痕而浪费不必要的精力。

二是由国家统计局严格依照统计法开展第三方独立调查。

三是更多采用随机调看视频监控、查看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办结事项满意度等方式开展。如此评估就要求创建工作需做在平时,而不能搞突击性、大动员式创建,比如有的城市过去一到创建时就组织机关干部上街执勤、搞卫生保洁,有的街道小摊小贩或门面还不准经营。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当然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如果要考虑到系统、全面,那么这个测评体系注定是非常庞大、复杂的。

而一旦指标体系庞大、复杂,不仅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数据采集和评估方式不可能都达到科学、便利,而且会给基层带来负担,要求越多,目标越高,层层下达的任务就会越多。

其实,越是简单,越能突出重点,方能达到实效。而且,数据的采集应该更加直接、便利、容易获取、不容易作假,特别是不必要求基层刻意留痕。

就拿交通文明来说,可以通过调取视频监控查看文明行为,还可以通过执法办案平台调取多年来的交通违法行为数据,从中分析一座城市的交通文明度。

关于查看12345热线满意度,是个好办法,但也要防止“一刀切”,不能简单地看满意度数据,而要看满意度数据是否科学、务实。比如有些诉求是不是合法合理的,有没有进行过甄别?再比如,满意度的要求是不是强求100%?是否考虑设一个基本值。

还有,关于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以及执法司法等法治领域,其实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市民群众颇为关心的领域,做好了群众当然会很满意。

如何精准采集到这些民生、法治领域的数据?比如从互联网抓取相关典型案例大数据进行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特别是这些方面的数据,往往能体现出常态化制度化创建的韧性,不是突击性就能够做出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