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4月22日至26日,四川省省长施小琳率四川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访问。

深化交流合作、更好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是此访的重要目的。

在印尼期间,施小琳提到,希望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务实合作。



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特别时间点。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土面积超过191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

中国和印尼是隔海相望的好邻居、命运与共的好伙伴。我国周边29国中,有东南亚11国,其中就包括印度尼西亚。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提到,“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今年是中国印尼建交75周年。1950年4月13日,中国与印尼建交。建交75年来,双方风雨同舟、精诚协作。如今,我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印尼是我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2024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9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

今年4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互致贺电,庆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习近平提到,“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加强多边战略协调,不断丰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今年还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促进了全球民族独立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70年来,从挣脱殖民枷锁到谋求共同发展,再到推动国际秩序变革,全球南方逐渐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

此次率队赴印尼,施小琳的行程安排之一,就是参观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

第二,南进。

四川是内陆省份,要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必然离不开对外开放这一重要抓手。相较沿海地区而言,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在外贸上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外贸依存度较低、主体多而不强、结构不够多元、能级有待提升等。

近年来,四川持续扩开放、抓外贸。去年11月,四川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王晓晖提到,“全方位推进四川开放发展,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2024年,四川实现外贸进出口10457.2亿元,同比增长9.4%,进出口规模、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外贸主体队伍3项指标接连创下历史最高点。这也是时隔两年之后,四川外贸重回万亿元规模。

四川还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具体的方针就是“西拓、南进、东接、北融”。

其中南进指的是——主动进军南亚、东南亚大市场,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和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巩固提升已有开放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东盟已成为四川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四川与23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对东盟增长23.7%。

印尼则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数据显示,2024年GDP达1.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占东盟总量37%。另外,印尼还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截至2024年10月,印尼人口数量约为2.81亿。

第三,新动能。

此次在印尼,施小琳访问印尼金光集团、力宝集团等知名企业,走访调研东方电气(印尼)、华为(印尼)等企业。

其中,金光集团由印度尼西亚知名华人黄奕聪先生于1938年创立,旗下的浆纸业公司“APP”自1992年起进入中国,是较早投资中国的侨资企业之一,深度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印尼力宝集团由被誉为“印尼钱王”的著名侨领李文正创办,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金融控股财团,投资领域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房地产、百货超市、制造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传媒、医疗和娱乐服务业等。

在印尼,施小琳还出席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中国(四川)—印度尼西亚经贸文旅推介交流会。

“印尼经济增长较快,社会充满活力,新兴市场巨大。”施小琳说,希望进一步培育经贸合作新动能,发掘两地经济优势互补点、合作增长点。

施小琳表示,希望“扩大水果、海产品、矿产等优质产品进口和机械设备、电子、化工产品及川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深化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智慧交通物流、医药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她还提到,诚邀印尼各界朋友来川参加西博会、“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成都世运会等重大活动,欢迎印尼企业赴川投资兴业,共享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会上,两地签署6个经贸投资合作协议,总金额超40亿元。

校对|杨波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