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哈尔滨4月27日电 (记者 王琳)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于27日发布消息,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起,截至2025年4月25日,哈尔滨市累计新增125处新发现文物,涵盖近现代史迹、古文化遗址、石窟寺及石刻等类型。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哈尔滨开展实地调查。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是摸清文化遗产家底、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举措。作为拥有丰富历史遗存的城市,哈尔滨始终将文物保护利用作为弘扬地域文化的着力点。

自“四普”工作启动以来,哈尔滨市全力推进新发现文物实地调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以“应普尽普”为原则,聚焦老城、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重点区域,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加大新发现文物的排查力度。

哈尔滨市通过梳理“三普”以来不可移动文物底数,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工业遗产等行业名录,建立新发现文物线索清单,为后续实地勘查提供精准导向。

2025年3月起,普查队员依据线索清单,邀请专家全程指导,严格对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山林等区域,对新发现线索逐一实地核验。

哈尔滨各区、县(市)创新工作方法,通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按照“边调查、边保护”原则,在新发现的孤山辽金文化遗址设置文物警示牌,并联合该县凤山镇宣传委员开展文物普法宣传活动,坚决遏制破坏新发现文物行为。

下一阶段,哈尔滨市将倒排工期,持续开展线索征集与实地调查,同步推进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筑牢根基。(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